第一章 区属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73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区属工业
分类号: F427.34
页数: 13
页码: 203-215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朝阳区工业的建立、发展、管理、设备、技术培训、产品产量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朝阳区 工业

内容

第一节 区属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建国初期,朝阳区只有一些零散的个体手工业户,主要从事修鞋、修表、修锁、修车、服装等手工业。1957年经过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全区506户个体手工业组成了竹器、钟表、胶车修理、第一被服、第二被服、洋铁、弹棉、自行车修理、锁头修理、第一修鞋、第二修鞋11家手工生产合作社,职工568名。生产多是手工操作,厂房、设备极其简陋,当年完成产值248.6万元。1958年市里将搪瓷厂、第一玻璃厂、嘉美制罐厂、新光印刷机械厂、帆布皮件厂、大成仪表厂、电线总成厂7家国营、公私合营企业下放给朝阳区,同年区自建了地方国营朝阳区橡胶厂,并将原有的第一被服社、第二被服社合并为朝阳被服社,第一修鞋社、第二修鞋社合并为朝阳修鞋社。1958年共有企业17家,完成产值1379.2万元。1959年根据省、市行业分管精神,将被服社、弹棉社、自行车修理社、修鞋社、胶车修理社、洋铁社6家交给一、二商业局管理。将制锁社改建为朝阳区车具厂,修表社改建为朝阳区钟表厂,从竹器社中分出安瓶车间建立朝阳区玻璃仪器厂,新建朝阳区通用机械厂、朝阳区水泥耐火材料厂、朝阳区无线电修配厂,从南关区迁来长春市电线厂,市将汽车修配厂下放给朝阳区,当年全区仍有工厂17家,当年实现产值2857.7万元,利润479.9万元。1960年区新建长春市高频加热设备厂、长春市第三电机厂、朝阳区福利木工厂。1961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指引下,区属工业通过“关、停、并、转”进行了全面调整,到1962年末关闭了朝阳区通用机械厂、朝阳区水泥耐火材料厂、长春市高频加热设备厂、朝阳区橡胶厂。合并到市属工厂的有长春市第三电机厂、长春市电线总成厂、长春市玻璃仪器厂、朝阳区福利木工厂。上调省、市的有搪瓷厂、大成仪表厂、新光印刷机械厂、嘉美制罐厂、钟表厂、第一玻璃厂。汽车修配厂迁往白城市。车具厂改建为朝阳区制锁厂。竹器厂下放清和公社。区里只剩朝阳区帆布皮件厂和朝阳区制锁厂,职工460人。1963年从区内各人民公社上调竹器社、服装社、自行车社、钟表修理社、无线电修配社、玻璃仪器社、重庆布鞋社、重庆誊写社、重庆体育器材社、清和金属纺织社、红旗麻坊社、红旗印刷社、东风毛衣社、东风安瓶社、孟家木器社。同年帆布皮件厂调市里,区里有21家手工业企业。当年完成产值581万元,实现利润47.9万元。1965年3月区属企业上调市里,朝阳区手工业管理科撤销。
  1969年初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市将一些企业下放区管,下放给朝阳区的国营企业有:长春市印铁厂、长春市化学试剂厂;集体企业有长春市制锁厂、长春市锅炉修造厂、长春市童装厂、长春市内燃机修配厂、长春市建筑五金厂、长春市制刀厂、长春市第四饭金薄铁社、长春市朝阳自行车铆焊修配厂、长春市钟表器具修造厂、长春市电机电子仪器修造厂、长春市轮胎翻新第三分厂、长春市竹器制品一社、长春第四印刷厂、长春市软木厂、长春市玻璃制品厂、长春市麻制品二社、长春市安瓶二社、长春市朝阳服装社、长春市桂林服装社、长春市东风帆布皮件社、长春市玉雕厂,共计26家,职工5694人,当年完成产值1841.6万元,利润172.3万元。
  1971年长春市竹器品一社改建为长春市电池厂,长春市内燃机修配厂并入长春市拖拉机配件厂,长春市安瓶二社并入长春玻璃制品厂。市将长春市印铁厂、长春市化学试剂厂收回。同年区自建朝阳煤矿。1972年初市又将长春市综合修造厂下放区管。年底除朝阳煤矿和长春市综合修造厂留区外,其余22家企业全部调市管。
  1974年初,区里决定将具有一定规模、产品比较定型的街道人民公社所属的清和机械厂、清和橡胶厂、永昌机械厂、桂林分电器厂、桂林保温材料厂、桂林化工厂、红旗消防器材厂、红旗水暖件厂、绿园消防梯子厂、孟家汽车标准件厂、东风钢砂厂、东风骨胶厂上调为区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加之原有的2家共14家企业,职工3916人,当年完成产值1125万元,实现利润59.7万元。
  1975年市里将长春市朝阳区自行车铆焊修配厂、长春市电机电子仪器修造厂、长春市电池厂、长春市锅炉修配厂、长春市麻制品厂、长春市玻璃制品厂、长春市纸绳厂、长春市钟表计量器具修造厂8家企业下放给朝阳区。
  1975~1976年间,接收驻区单位家属“五七”厂17家,经过清理整顿,合并成12家区属企业,将接收的市拖拉机附件厂、“五七”厂、81647部队“五七”厂、86047部队“五七”厂和538部队“五七”厂四家合并建立朝阳拖拉机汽车大灯厂,省搪瓷厂“五七”厂改建为朝阳搪瓷制品厂,省建筑设计院“五七”厂改建为朝阳电子设备厂,省水利工程队“五七”厂改建为朝阳汽车机电修配厂,市玻璃总厂“五七”厂改建为朝阳玻璃仪器厂,市铝制品厂“五七”厂改建为朝阳铝制品厂,省汽车修配厂“五七”厂改建为朝阳汽车修配厂,市二机床厂“五七”厂与省水利电力学校“五七”厂合并组建朝阳电炉厂,市钟表厂“五七”厂改建为朝阳大钟配件厂,市灯泡电线厂“五七”厂改建为朝阳灯泡厂,市锻压设备厂“五七”厂改建为朝阳汽车配件厂,市冶金建筑学校“五七”厂改建为朝阳电器厂,市三机床“五七”厂并入朝阳消防器材厂。1976年撤销长春市麻制品厂。到1976年末共有企业34家,实现产值2946万元,利润322.1万元。
  1976~1977年间,对一些企业生产品种进行了调整,并更改企业名称,清和机械厂改为长春市第三材料试验机厂,永昌机械厂与桂林分电器厂合并改为长春市汽车配件八厂,桂林保温材料厂改为朝阳轻体建筑材料厂,桂林化工厂改为长春市气象防锈纸厂,红旗消防器材厂改为市消防器材厂,红旗水暖件改为长春市阀门四厂,绿园消防梯子厂改为长春市消防梯子厂,孟家标准件厂改为长春市标准件二厂,东风钢砂厂改为朝阳钢砂厂,东风骨胶厂改为朝阳化肥骨胶厂,朝阳拖拉机大灯厂改为长春市拖拉机灯具厂,朝阳电子设备厂改为长春市电子设备一厂,朝阳电炉厂改为长春市电炉三厂,朝阳电子仪器厂改为长春市电子仪器厂,同时组建了朝阳砖厂。
  1978年对区属工业进行调整,长春市电机电子仪器厂并入朝阳汽车机电修配厂,朝阳灯泡厂并入朝阳玻璃仪器厂,从长春市钟表计量器具修造厂中分出朝阳钟表材料厂。
  1979年从长春市电炉三厂分出长春市液化气设备厂,从长春汽车配件八厂分出长春市摩擦材料厂,朝阳汽车机电修配厂并入长春市电子设备一厂,长春市钟表计量器具厂改为长春市气焊工具厂。同年长春市消防梯子厂、长春市汽车配件八厂、长春市第三材料试验机厂、朝阳汽车配件厂、朝阳大钟配件厂、长春市拖拉机灯具厂6家企业上调市管。年末计有27家企业,职工6143人,实现产值2738.5万元,利润350万元。
  1980年朝阳煤矿调市管。朝阳玻璃仪器厂改为长春市玻璃纤维制品厂。1981年长春市电炉三厂改为长春市热处理设备厂。1982年朝阳钟表材料厂并入朝阳橡胶制品厂并改为长春市橡胶制品厂,长春市纸绳厂改为包装装璜厂,综合修造厂改为朝阳生产服务公司,同年组建朝阳童车厂。
  1983年从朝阳汽车修配厂分出长春市医疗设备厂,从长春市电子设备一厂分出长春市医疗光电仪器厂。朝阳化肥骨胶厂改为长春市乳胶制品厂,朝阳生产服务公司改为工贸服务公司。年末有企业28家,职工5805人,实现产值3416万元,利润246.6万元。
  1984年朝阳童车厂并入朝阳医疗设备厂,朝阳钢砂厂改为长春市钢砂厂。1985年砖厂关闭。1986年长春市锅炉修造厂改为长春工业锅炉厂。长春市电子设备一厂并入长春市医疗光电仪器厂。1987年朝阳汽车修配厂并入长春市医疗设备厂,长春市轻体建材改建为远东制药厂。
  1988年区属企业有长春市自行车铆焊厂、长春市第一消防器材制造厂、长春市玻璃纤维制品厂、长春市标准件二厂、长春市阀门器材厂、长春市包装装璜厂、长春市橡塑制品厂、长春市玻璃器皿厂、长春市气焊工具厂、长春市摩擦材料厂、长春市防锈材料厂、长春市电池厂、长春市工业锅炉厂、长春市电子仪器厂、长春市液化器设备厂、长春市医疗光电仪器厂、长春市医疗设备厂、长春市兴华铝制品厂、长春市工贸服务公司、远东制药厂、长春市乳胶制品厂、长春市热处理厂、长春市异型搪瓷厂、长春市钢砂厂等24家企业,职工5361人,产值5552万元,利润512.2万元。
  朝阳区的区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多次上调下放,在艰难条件下不断的发展壮大。在产值利润方面1988年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被评为国优、省优、市优产品达19种,长春牌电池已出口到尼日利亚,创汇5万多美元。
  除上述纯工业企业外,还有建筑、装璜等企业,1976年建立的朝阳区建筑工程公司,1987年1月建立的长佛联合装饰公司,3月建立的长春市建筑音响装璜工程公司,10月建立朝阳区房屋建筑开发公司。上述建筑、装璜企业1988年底有职工474人,产值1999.6万元,利润228.1万元。
  第二节 区属工业的管理
  一、管理机构
  1957年市人委将手工业行政管理权下放区里,9月区人民委员会成立手工业管理科,负责管理手工业。1958年区属工业企业增多,6月成立工业科,12月改为工业处,同时撤销手工业管理科。1961年区属工业企业大部分调市管理,1962年10月工业处改为手工业管理科。1965年3月区属工业企业全部调市管理,手工业管理科随之撤销。
  1968年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设生产组管理工业生产。1969年12月生产组改为生产处,下设工业组。1973年改为生产指挥部工业组。
  1976年生产指挥部工业组改为工业处,1983年改为工业局至今。
  二、管理体制
  手工业合作社时期,手工业内部由工人民主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企业。1958年企业开始实行一长制,即厂长负责制。1958年后,强调党的领导,企业逐步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61年贯彻《工业七十条》和《手工业三十五条》,进一步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企业恢复了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三、管理内容
  生产管理 1957~1958年手工业合作社时,企业的生产品种、数量都由企业自行决定。1959年区工业处成立后,加强了对企业生产的管理,在生产的品种、数量都编制年、季度生产计划,平衡和下达任务指标,考核企业执行情况,管理权限集中在区里。1983年后,推行经济承包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和经营管理权,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自行编制生产计划,确定生产品种数量,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生产定额。1986年后又实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各企业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签订经济承包合同,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1988年有4家升为省预备级企业,6家升为市一级企业,6家升为市二级企业,占企业总数58%。
  质量管理 建国初期的产品质量管理仅限于产品本身,企业自定质量标准,只检验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产品质量管理上也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质量检查制度,配备了检质人员,增添了检质设备。使产品质量稳定提高。1978年以后,逐渐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TQC),把质量管理推到研制设计、生产准备、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使用服务等各个环节。到1988年区属企业都成立了TQC小组。有些企业还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编制总体规划、质量升级规划,完善了厂内各种考核指标和工作标准,制订奖励制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到1988年末有19种产品被评为部优、省优、市优产品。
  劳动工资管理 主要是贯彻执行政府有关劳动工资政策和安全法规,在用人制度方面,从区属工业建立到1984年,区属企业主要采用固定工人和临时工人,以及临时工转为固定工人制度,工人来源主要是录用职工家属,1973年有503名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占临时工总数86.9%,领导干部全由区里任免。从1985年开始,企业开始实行面向社会招工,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领导干部实行招聘制,打破终身制。1984年以前实行八级工资制,1985年实行记件工资和记时工资以及岗位工资等工资制度,做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
  财务管理1957年以后开始企业整顿,对企业实行财务工作业务指导,培训财会人员,审核汇总财会计划、决算表报。1979年以后,逐步推行全面经济核算,开展目标利润管理和成本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1985年以来,在区属企业内又推行了厂内银行资金管理办法,利用银行进行经济核算。在经济核算方面,局里实行的是二级核算,企业实行一级或二级经济核算,车间普遍设有统计员、记录员、核算员。一部分企业实行三级核算,开展一月一次的经济活动分析,企业经济效益普遍有了提高。
  第三节 工业设备
  区直属工业建立初期,多手工操作,技术落后,设备简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区直工业开始购置一些先进设备并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技术设备状况有所改善。“大跃进”期间,技术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金属切削和其它设备增加较多。1959年,有金属切削机床72台,锻压设备4台,电动机20余台,另外还有变压器1台、电气器械9台,整流设备1台。到1960年末,区直工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由年初的41%提高到86.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区直企业加强技术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区直工业系统新增主要技术设备624台,其中区包装装璜厂还从意大利引进三头机用PP打包带机组。到1988年末,区直工业拥有金属切削床280台,锻压设备109台,全区26家企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第四节 技术培训
  “文化大革命”前,区直属工业中,仅有少量工程技术人员,职工技术水平很低。“文化大革命”中的1976年,区工业系统办起了“七·二一”职工大学,举办了各种类型文化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1980年4月,区工业系统成立了朝阳区工业技工学校。1981~1987年共办短训班15期,培训工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500余人次,办车工、钳工专业班,招收应届毕业生,学生在技工学校毕业后充实到区直工业中。近年来企业还采取代培、职工上“业大”等办法也为企业培养了技术人才,其中达到大专水平的7人,中专水平的21人。1983年后区直工业系统先后招聘了40多名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壮大了企业技术队伍。
  区直企业1988年有职工5361人,管理人员629人,占职工总数的12%。各类技术人员43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7人,占职工总数的8%。
  第五节 产品产量
  一、主要产品产量
  区直企业24个厂家产品100余种,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产量逐年增长。
  二、名优产品
  近年来,区直属企业全面开展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产品检验手段,建立健全各项检验制度,使产品质量很大提高,1983年后有19种产品被评为部优、省优、市优产品。
  三、出口产品
  区电池厂生产的1号长寿牌电池于1988年出口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创汇5万美元。
  第六节 区直属工业厂家简介
  一、长春市工业锅炉厂
  位于西安桥外翔运街66号,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长春市南关区房屋维修公司铆焊厂。该厂是国家定点生产10吨以下锅炉的厂家,具有三十多年生产锅炉的历史。主要产品有0.2吨、1吨、2吨和4吨蒸气锅炉和温水锅炉。还有30万、60万、120万大卡的热水锅炉,其产品曾荣获吉林省优秀新产品“金鹤杯”和长春市优秀新产品“金鹤杯”奖。是连续6年的利税超百万元企业,现有职工274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88.1万元,是市一级企业。
  二、长春市标准件厂
  位于朝阳区孟家屯开运街142~1号,原是朝阳区孟家街道办的烘炉厂,1965年5月由7名家庭妇女创建。1974年上调为区直企业。主要生产开口肖、页支板、横梁拉板等汽车标准件,1988年创产值400万元,利润超百万元,成为区直企业的第二家“百万富翁”企业。目前该厂已具备年产1174万件的生产能力,职工203人,拥有金属切削车床、冲锻压设备26台,固定资产原值164万元。
  三、长春市电池厂
  位于洛阳街3号,其前身是朝阳区手工业竹器社,始建于1956年。1971年由生产竹器产品转为生产民用电池,1972年生产能力达到250万只,创产值43.8万元。1986年生产的1号“金鼎牌”电池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并荣获长春市“金鹰杯”奖,同时还与上海电池厂联营生产轻工部的优质产品,长寿牌电池远销到尼日利亚和利比里亚等国。该厂现有职工320人,电池生产专用线两条,固定资产原值2991.1万元。1988年产值达到530.8万元,实现利润33.3万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长春市朝阳区志》

本书主要记述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春后,朝阳区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朝阳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人口、军事等发展与演变。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朝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