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防疫专业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7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防疫专业机构
分类号: R185
页数: 2
页码: 174-1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朝阳区志中的防疫专业机构,包含了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地段防治站、预防保健科(组)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朝阳区 防疫 防疫专业机构

内容

一、防疫站
  成立于1958年,位于西安大路53号,当时仅有13人,内设卫生组、防疫组,区卫生科长兼站长。1959年末迁至安达街,1960年迁至百草路,1962年迁至西安大路55号。1963年建立检验室。1980年增设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等科,全站职工85人。1982年由上级拨款和自筹资金,在原结核病防治所址新建办公楼一栋。1983年又增设学校卫生科、流行病科、计划免疫科、肝炎防治科、消杀科、宣传科。同年购进了200毫安X光机,CO2激光仪等设备,配备了技术力量。1983年职工总数13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1人。1984年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妇幼保健所、白菊卫生院四家组成防病联合体,定名预防保健中心。1985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1988年预防保健中心职工21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4人。
  二、结核病防治所。
  成立于1961年。人员由长春市结核病医院下派和朝阳区选派组成。工作人员17人。位于建设街109号。主要开展结核病的门诊治疗,宣传结核病预防知识。当时设诊断治疗、X光、化验、药房、卡介苗等科室。
  1963年迁至南昌路,1970年迁至康平街9号。增设结核病地段医办公室、卡介苗接种等科室,并开展健康普查,年均门诊普查15000人次,下厂普查120000人次,普查率36%。1972年专职、兼职相结合,防疫普查同治疗相结合,建防疫点57个,形成全区防疫网。
  1984年与防疫站妇幼保健所合并。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33人,卫生技术人员30人,总门诊量35000人次,胸透29043人次。发宣传单5万份、宣传画5万张、小册子5000册。年业务收入91923.31元。
  三、地段防治站、预防保健科(组)
  963年根据上级指示,由区医院、重庆卫生院、桂林卫生院抽调医护人员组成地段防治站,给有困难的病人送医送药,承担驻地居民的疾病防治任务。之后,其它卫生院也相继增设地段防治专职人员。1975年全区有地段医30名。1978年根据上级指示,加强了地段防病网的建设,1981年10月区卫生处成立地段医办公室,各医疗单位成立地段防治站或预防保健科(组),区属、驻区医疗单位分片包干,按驻地居民委户数多少相应派出地段医。1981年开始建立家庭病床,解决住院难的问题。截至1988年累计建家庭病床28383张。1984年,区地段医办公室改成预防保健股。有计划组织地段医开展预防保健工作,1988年全区有地段医171人。

知识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长春市朝阳区志》

本书主要记述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春后,朝阳区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朝阳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人口、军事等发展与演变。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朝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