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出土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6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出土文物
分类号: K873.34
页数: 2
页码: 150-151
摘要: 本节介绍了1931年至1988年长春市朝阳区境内出土文物情况。
关键词: 出土文物 介绍 长春市

内容

白釉碗
  1959年出土于城西乡范家店三合堡屯。保存完好,侈口,斜鼓腹,下有圈足,除圈足外,其它部分均施黄白釉,器壁较薄,但制做很不规整,外部留有环状轮制痕迹,内底有烧制过程中留下的“涩圈”,口径18.7厘米,底径6.3厘米,高6.1厘米。此碗为比较典型的金代釉瓷器。现藏吉林省历史博物馆。
  小白釉碗
  1957年出土于城西乡范家店三合堡屯。保存完好,侈口,浅斜腹,小圈足,腹部有三圈不很明显的凸棱,除底部不挂釉外,其它部分均施青白釉,器形较小,口径6.6厘米,底径4.6厘米,腹部10.5厘米,高8.1厘米,此器为金代日常生活器皿。现藏吉林省历史博物馆。
  铁斧
  1957年出土于城西乡范家店三合堡屯。生铁锻制,形状与现铁斧相仿,斧身前面平直,后面微弯,平方首,刃宽于首,刃部已钝卷,中间有一长孔,长12.8厘米,宽6.8厘米,厚5.4厘米,銎长3.6厘米,宽1.2厘米,此器为金代铁质生产工具。现藏吉林省历史博物馆。
  杏花村碑
  刻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由长春府幕浙江人秋元朗撰文,直隶人史仙舫书。据记载,该碑座长0.85米,表面刻有浮雕花纹。碑身今尚好,高1.76米,宽0.52米,厚0.18米,系由青石雕刻而成。正面碑文楷书共518字,题名“杏花村记”石碑背面无字。
  此碑始立于当时城西2.5公里杏花村(今同志街以西锦水路至建政路段,面积约40余亩)西岗之北,1935年因着手兴建新伪满皇宫,石碑所在位置正在建筑用地附近,于是将其移置白山公园(今斯大林大街西侧,锦水路至百草路之间)内,人造小山之侧边。后不知何时碑身移到建政路4号长春市体训班院内,后随体训班迁于南岭街5~10号长春市体育工作队院内至今。
  石虎和石羊
  据《长春县志》记载,石虎、石羊在县西乡五区13里许石虎沟村,何时所造亦无从考据。
  石虎:蹲卧形,高约1米,虎头圆而略方,昂首挺胸,虎目圆睁,凝视前方,耳上竖,前爪蹬地,后肢蹲卧,尾如圆棍盘于体侧,头身均刻斑纹。
  石羊:趴卧形绵羊,高0.5米,长1米,羊头平抬,注视前方,两耳下垂,两角卷于耳侧,全身刻有条纹状羊毛,羊尾小而短。
  石虎、石羊均系青石雕成,置于石虎沟东南2里处。在东北沦陷时期,被“首都建设局”将石虎、石羊运至市内,石虎放在“顺天公园”(今朝阳公园),石羊放在白山公园门前,以后几经变迁,现在置于胜利公园儿童活动区两侧入口处。石虎沟现改西后屯和东后屯,位于朝阳区双德乡西长青村管内。

知识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长春市朝阳区志》

本书主要记述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春后,朝阳区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朝阳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人口、军事等发展与演变。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朝阳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白釉碗
相关作品
小白釉碗
相关作品
铁斧
相关作品
杏花村碑
相关作品
石虎和石羊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