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驻区大中专院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63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驻区大中专院校
分类号: G718
页数: 9
页码: 109-117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38年至1988年长春市朝阳区境内大中专院校发展情况。
关键词: 教育工作 中专院校 长春市

内容

沦陷时期,1938年区内建立第一所大学“建国大学”,国民党统治时期建立了长春大学,1946年东北军政大学也迁到区内。
  解放后,中央、省市先后在区内建立数十所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1988年区内高等院校(含成人高等院校和军事院校)有40余所,中等专业学校50余所。
  第一节 大专院校简介
  一、吉林大学
  位于解放大路83号,吉林大学是国家教委直属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东北行政学院,1946年创建于哈尔滨。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随后迁到长春。1958年改名为吉林大学。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吉林大学已成为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门类比较齐全,能培养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高等学府。现在学校设有两个学院、即经济管理学院和包装函授学院。全校共有20个系、43个本科生专业,学校先后建立了数学、理论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现代哲学、经济、法学、中国文化等17个研究所。
  1988年,全校有教职工3715人,其中教师1600人,在教师中有教授110人、副教授463人、讲师678人。学校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各类房舍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有中外图书200万册,1988年末有全日制学生8000人,其中本科生5500人、专科生180人、研究生1600多人、进修生和干修生730人,此外还有各类成人教育在籍学生近3000人。
  二、长春地质学院
  位于长春市西民主大街6号。长春地质学院是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创建于1952年9月,是由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和东北工学院地质系及物理系合并而成。初为东北地质学院,后更名为长春地质勘探学校,再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
  具有36年历史的长春地质学院由单科性逐渐发展成为以地学为中心,以工为主,理、工、文、管兼备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学院有大学本专科专业17个,研究生博士、硕士专业19个,还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校在籍学生5388人、教职工2090,有教师78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49人。学院校园面积3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达1万平方米,藏书85.4万册,地质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2.5万余块,配有投影电视等,可供师生学习、研究并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参观。
  三、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位于长春市卫星路7号,1958年6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办,1960年11月,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长春光机学院与长春机械学院合并,校名仍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该院隶属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
  学院占地近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30年来,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应用理科为主体,兼有管理和人文、社会学科、具有光学特色的光、机、电、算相结合的理、工、管、文兼设的多科性理工大学。学院设9个系,有13个本科和5个专科专业。全院在校本科生2800余名,专科生414名,研究生140名,助教进修班30名,夜大函授生1000余名。学院有教学、科技人员600余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124名、讲师411名。学院科学研究工作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院科研工作进展迅速,成绩较大,先后承担国家、部、省科研课题200多项,其中40多项获得了国际、国家、机械委和吉林省奖励。
  四、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
  位于长春市同志街38号。始建于1952年7月,校名为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1953年10月改称长春地质学校,1958年10月,学校改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招收部分专科生,1961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方针,学校停招专科生,继续招收中专生。1963年校名改为冶金地质学校。1985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中等专业教育改为高等专科教育,校名定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隶属冶金工业部领导。
  学校设有金属矿地质与勘探系、勘察工程系、工业分析与地质经济管理系、基础课部和马列、体育、思想政治教育3个直属教研室。设有地质与勘探、探矿工程、工程地质、工业分析、地质经济管理6个专业。
  该校占地面积总计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校图书馆面积1812平方米,藏书15万册,期刊100多种,有教职工436名,其中专任教师215名、教授1名、副教授25名、讲师60名、工程师9名、助教74名,在校生1240名。
  五、东北水利水电学校
  位于长春市宽平大路4号。创办于1953年,原名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1958年11月,学校升格为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专科学校。1960年,学校又升格为吉林省水利水电学院。1962年学校更名为长春水利电力学校。1970年学校改称吉林省水利电力学校。1979年隶属水电部领导,并定名为吉林省水利电力学校。1980年经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5年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以水利水电学校为基础,建立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建校后,学校专科设8个专业,即水利工程、电厂燃料系统机械化与自动化、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力工程、机械制造工艺等。中专部设电厂燃料系统机械化与自动化、农田水利工程、电力工程3个专业。
  1988年有教职工54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0人、高级讲师16人、工程师113人。学校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有21个实验室和1个拥有电视录像及制作的电化教室、一个图书馆和一个实习工厂。学校建校35年来,已向全国输送了25届近万名水利电力建设人才。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一、吉林省邮电学校
  省邮电学校创建于1958年3月。其前身是吉林省邮电管理局举办的干部训练班,校址在朝阳区红旗街1号。
  1961年5月与长春电信局、四平邮电局、延边州局所办的三所技工学校合并。校址迁至红旗街21号。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1969年5月停办。1977年12月恢复。当时借用208总站办公楼做为教学基地。
  1982年10月校舍由208总站迁至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号。
  1988年有教职工273人,教员124人,实验员19人,其中高级讲师11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43人。
  学校设国际邮电业务、邮电财会、电话交换、载波通信、邮政管理、邮电企业管理等6个专业。还担负着全省邮电高中函授和在职培训工作。
  校园6万平方米,教学楼8900平方米,综合楼4600平方米,设有6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和电源、电话交换、物理、化学、微机等12个实验室。
  为加强吉林省的程控培训工作,省邮电管理局决定将全省程控培训中心设在该校,1987年从日本引进一套价值1.06亿日元的程控设备,现正在安装调试中。邮电学校已成为全省邮电企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长春市财政学校
  长春市财政学校的前身是吉林省财政学校,创建于1960年9月。
  六十年代初,经省委、省人委批准,在长春市南关区民办财政中学的基础上,由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省计委、省统计局联合创办了“吉林省财政金融学校”。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业务技术水平的财经干部。校址朝阳桥外。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69年撤销停办。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6月31日经省革委会批准恢复,校名改为“吉林省财政学校”。
  1985年11月21日,校址迁至建设广场天宝街3号。与长春市财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合并。
  1988年5月21日学校由省财政厅主管改为长春市财政局主管。校名改为“长春市财政学校”。在校生规模暂定为320人,设财政、企业财务专业,面向长春地区招生。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
  学校占地面积2667平方米,拥有5000平方米的教学楼,25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具有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计算机实习系统和会计模拟实验室。1988年末学校专业教师52名,其中高级讲师5名,讲师23名。
  三、吉林省交通学校
  省交通学校建于1958年,原址在长春市二道沟。1963年在宽平大路新建面积22018平方米的新建校舍。1965年迁至宽平大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招生。1971年恢复招生。
  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扩大了招生规模,除路桥、汽车专业外又增设了“交通监理专业”、“汽车运输管理专业”和“公路、财会、运输财会、企业管理”等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从1986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改为四年。三十年来,学校培养出中专毕业生3700余名。
  1986年在长春市朝阳区电台街建新校舍。校舍设计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4.2万平方米的楼群已经竣工,并于1987年7月迁入新校舍,新校舍建筑中包括:教学大楼、实验中心大楼、图书情报中心大楼、实习工厂等。该校1988年招收大专班,成为全省公路运输战线培养大专和中专人才的基地。
  1988年,学校有教职员工300余人,其中有高级讲师19人,讲师59人,高级工程师1人。在校生700人,除上述6个专业外,还有与吉林工业大学、哈尔滨建工学院及西安公路学院联办的函授本科班、交通部电视中专班。(附表)

知识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长春市朝阳区志》

本书主要记述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春后,朝阳区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朝阳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人口、军事等发展与演变。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朝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