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管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59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管线建设
分类号: U173.9
页数: 4
页码: 60-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朝阳区城市管线建设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供水管线建设、下水管线建设、煤气管线建设。
关键词: 朝阳区 城市建设 管线建设

内容

一、供水管线建设
  朝阳区本世纪三十年代前为村屯,农户用水主要靠浅水井。沦陷期间,朝阳区城区部分被列为“新市区”,开始了近代供水设施的建设。“新市区”是伪满洲国统治机构高级官员和日本人的一级居住区,在修建净月潭水源地和南岭净水场的同时,开始在“新市区”修建供水管道,铺设了由南岭水厂经磐石路、工农大路至解放广场的600毫米输水管为市区配水主干线,总长6.375公里,沿程分枝泻流,构成树枝状供水格局。为了保证高势区用水,在解放广场还建立一座40米高的配水塔(南长春塔),引出2条口径300毫米管线,分别向区内建设街和东西朝阳路一带送水,同时在南湖建一个辅助水源。1936年1月,开始向新市区送水。从1932年到1941年完成了约500万平方米的城市新区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今朝阳区内,建起了设施齐全的供水管线,到1945年,新铺设的460.21公里的管网,三分之二多集中于朝阳区。
  1946年国民党占踞长春后,不但没有进行管线建设,反而使一些供水设施遭到破坏,城区60%的输配水管网断裂漏水。
  新中国建立后,在充分利用原有管网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新的管网建设和对旧的管网加以改造。1951年重点维修了白菊路、延安大路等供水网线。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区内兴建,向汽车厂铺设2条输配水管道,这2条管线总长约25公里,在汽车厂区内,还辅设20多公里的配水干管和大量分支管。从1953年至1956年,共为汽车厂区铺设输水管线55.3公里,基本上保证了当时汽车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与此同时,还铺设了由建设街经铁西、汽车厂至客车厂的输水干管1.5公里。这个时期,还恢复了沦陷时期建于崇智路与铁西地的2个小型增压泵站,以提高管网水压。
  1970年在南郊建立“战备水源地”铺设输水干管4公里,与市内干管连接,主要解决长春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纺织厂生产用水。
  1978年后,为解决城市西部地区缺水问题,铺设了一条12.5公里的干管向铁西一带送水,管线沿南湖南侧,经前进大街、宽平大路、正阳街至西安广场。1980年建成投入运行。
  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供水事业的发展,全市主要给水干线联成环形,构成6个大环状水管网,其中3个供水管网向朝阳区供水,1个管网全部供于朝阳区。在全市大格局下,朝阳区形成了7个小环状供水系统。它们是从正阳街至西郊路、转向春城大街、经创业大街至正阳街系统;从建设街至解放大路,转向东朝阳路,经民康路到建设街系统;从西安大路至同志街、白菊路、建设街到西安大路系统;从翔云街到西安大路转向正阳街,经西郊路到翔云街的系统;从东开运街至宽平大路转向红旗街系统;经工农大路到东开运街系统。还有两个小环状系统,一个形成于1952年,从工农大路至红旗街、宽平大路,经西安大路到工农大路系统;一个形成于1940年,从工农大路,经斯大林大街到工农大路的系统。
  1980-1983年间在铺设新管线的同时,也加快了对旧管线的改造,使朝阳区300毫米以上输配水管道发展到14条。1983年向绿园新区铺设管线,新区用上了自来水。朝阳区除三乡还有部分地区没有用上自来水外,都已安装了自来水设施。1988年全区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用水户已达141151户。
  二、下水管线建设
  沦陷时期,日伪统治者对“新市区”的下水管线也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施工,下水道采用污水和雨水分流,1932~1941年间,修建下水管线240条,近300公里。
  国民党统治时期,下水管线一条没修。
  解放后,对沦陷时期遗留下来的下水管线进行多次改造和维修。1953年汽车厂在区内兴建,在汽车厂区和生活区铺设管线16条,80公里。随后对工农大路、延安大路、南湖大路等街路沿线下水管线进行续建,到1965年共修建下水管线11条,17公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市改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新区的兴建,下水管线也有了很大发展,从1980~1988年间,新建下水管线26条,26公里。1981年开始,进行南湖污水截流,由南湖北侧将污水引入斯大林大街东侧污水管网,修建污水管线2442米,1984年修暗渠、箱涵2700米,净化了南湖的水质。
  1988年全区下水管线长423公里,其中雨水管道长209公里,污水管道长193公里,雨污全流管道长21公里。暗渠9条,长9.3公里,明沟0.3公里,吐口70个,检查井8656座,雨水井3898座。
  区市政维修队,每年对下水管道都要进行维修和疏通,1966年-1988年就维修疏通下水管道285条,1280多公里。
  三、煤气管线建设
  长春市煤气建于1924年,1925年投产使用,1924-1932年煤气发展只限于宽城区和南关区一部分。1933年之后,随着朝阳区开发,日伪官吏住宅的兴建,在东起斯大林大街,南至应化所、长影一宿舍,西至生物制品所,北至重庆路一带铺设煤气管线,管线长约20公里,用户一千多,在开运街(原南长春)修建了蓄量为1.43万立米的煤气罐(1983年拆除)。解放后,大力发展煤气用户,煤气管线不断延长,五十年代为第一汽车厂区和生活区铺设了管线。1981年在湖西路修建了蓄量为5.4万立方米的煤气罐。汽车厂于1984年在锦程大街北侧新建蓄量为3.5万立方米的煤气罐,煤气用户14607户。1988年又在西郊路修建了蓄量为5.4万立方米的煤气罐,绿园新区用上煤气。朝阳区煤气用户发展数量居全市之首。

知识出处

长春市朝阳区志

《长春市朝阳区志》

本书主要记述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春后,朝阳区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朝阳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人口、军事等发展与演变。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朝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