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宽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446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9.2
页数: 2
页码: 294-2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9年到2000年长春市宽城区成人教育的情况。其中包括农村扫盲教育、农民教育等。
关键词: 宽城区 教育 成人

内容

第一节 农村扫盲教育
  1989年,奋进乡共有农业人口22206人,分布于6个村、33个自然屯,其中文盲(半文盲)474人。1989年~1990年,扫除文盲(半文盲)237人。1990年,区政府下发《关于迎接国际扫盲年迅速掀起扫盲热潮的通知》和《宽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扫盲工作的通知》,对全区扫盲工作做出具体部署。1990年冬至1991年春,扫除文盲(半文盲)89人,剩余文盲(半文盲)148人(包括痴、呆、傻、残、精神病、聋哑人员32人),实际需要脱盲人员116人。1992年,区政府下发《关于迎接高标准扫盲验收的通知》,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统计局联合下发《宽城区扫除文盲工作检查验收方案》。到10月末,全区剩余116名文盲(半文盲)全部脱盲,宽城区按计划基本完成扫盲任务。1993年10月,对393名脱盲人员进行验收考试,合格率100%。
  1995年9月,奋进乡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验收。复盲率控制在2%以内。1995年长春市区划调整后,宽城区一乡两镇,尚有剩余文盲19人,其中兴隆山镇14人,兰家镇5人。经过实行政府和教育双线包保、组织文盲参加学习等措施,这19名文盲于1996年10月底脱盲。11月末,经区政府统一出题考试验收,合格率100%。奋进乡被国家首批命名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乡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乡。
  1997年,为巩固“两基”成果,按照市教委的布置,在一乡两镇开展创建“无文盲村”活动。各乡镇对脱盲的890人(兴隆山680人,兰家镇95人,奋进乡115人)进行自测。自测之后,区政府又对一乡两镇3个村的38名脱盲人员进行抽测,抽测率为4.3%,抽测村占村总数的10%,合格率100%。1998年8月,对全区50%以上的脱盲人员进行验收考试,合格率100%。2000年,全区复盲率被控制在1%以下,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
  第二节 农民教育
  1989年,奋进乡有1个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个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分别设有扫盲识字班和读书活动站。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有专兼职教员4人,在册学员380人。3个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有专兼职教员9人,在册学员1950人。1990年,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增到6所,达到全乡村村建校的目标。1991年~1994年,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举办村干部和技术骨干培训班8期,培训24630人次。每年都有7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得到应季、应时、应急的技术培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5年长春市区划调整后,一乡两镇均有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3名,校领导班子齐备,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校舍面积906平方米,实验基地6公顷以上,图书7095册,教学仪器12件(套)。每年每个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人次均达到1000人以上。1996年,奋进乡和兴隆山镇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通过市教委的检查和验收,达到市级一类一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标准,占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总数的66%。
  1997年,奋进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立农民乐队。1998年,一乡两镇开始实施“燎原工程”,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承担每年对12%以上的农户劳动力进行系统科技致富新户主培训和对2%的农户劳动力进行“绿色证书”培训的任务。1999年,在开展争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乡、科技示范村活动中,有7个村被评为科技致富示范村,其中五星村、小南村推广的“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露地元葱高效生产技术”等农业现代化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奋进乡走上以果兴农、以绿兴村、以温室大棚兴乡的经济轨道上来。同时,一乡两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还对农民开展山鸡、猪、羊及家禽等饲养技术和瘟病防治等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
  2000年,乡镇农村劳动力接受实用技术培训24089人次,占全乡农村劳动力的85.1%;科技致富新户主培训2426人,占农户总数的14.5%;绿色证书培训360人,占农户总数的2.2%;脱盲人员测试,复盲率为零。

知识出处

长春市宽城区志

《长春市宽城区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长春市宽城区1989年至2000年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共设26篇138章352节。

阅读

相关地名

宽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