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宽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4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学
分类号: G629.2
页数: 1
页码: 2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9年到2000年长春市宽城区教学的情况。其中包括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
关键词: 宽城区 教育 教学

内容

学制 1989年~2000年,宽城区区属和厂办、乡镇、私立学校,实行“六三”分段(小学六年、中学三年)学制,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只有风华学校1992年~2000年实行“五四”分段(小学五年、中学四年)。
  课程设置 1989年~1994年,宽城区各小学使用1984年吉林省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
  1994年~1997年,宽城区中、小学执行1994年省教委《关于下发〈吉林省实行新工时制后调整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教材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适当调减1984年吉林省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和活动的课时。调整后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各项活动(自习、体育活动、科技文娱活动、校会班会活动)等课程。
  1997年~2000年,宽城区区属中小学按照《长春市教委〈关于贯彻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的意见〉的通知》的规定,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活动类课程(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地方课程。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活动,每课时为40分钟。学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时30分,离校时间为下午3时30分(有课后班为下午4时30分)。各年级的体育活动课,隔周上一节健康教育课。五年级民族常识为8课时,占用地方课时上。五、六年级的“家乡”课,占用地方课时上,每周一节。1至4年级的“安全常识”课,占用地方课时上,每周一节。
  2000年3月起,全区小学实施长春市关于贯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意见,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活动类课程(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地方课程。
  教学改革 1989年,全区实行“愉快教学”改革实验。1992年,在数学学科进行“发散—聚合”课堂教学改革,13所学校作为实验校。1995年,小学一至五年级进行珠脑速算教学。1997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推行区域性素质教育。1998年,全区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改革。英才小学、天津小学、机车厂小学在教学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天津小学的愉快教育、铁北小学的“注提”(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柳影小学的“围棋与智力开发”、育新小学的短道速滑训练等多项改革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000年,区教育局提出课堂教学“七条观念”(教师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的教育观,有效发展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课程观,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有效互动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观,恰当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效益观,实施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化的评价观,提倡设计开放式个性化作业的课业观),指导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区教育局还提出加强教育教学科学管理的口号,下发《小学标准化办学检查评估方案及标准体系》,把目标管理责任书与分类定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评出达标校。

知识出处

长春市宽城区志

《长春市宽城区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长春市宽城区1989年至2000年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共设26篇138章352节。

阅读

相关地名

宽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