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办学模式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宽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04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村办学模式改革
分类号: G521
页数: 2
页码: 285-2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6年到2000年长春市宽城区村办学模式历史沿革的情况。
关键词: 宽城区 教育 农村办学

内容

1996年,宽城区的农村办学模式改革工作全面展开。城区规划调整后,区教育局对农村学校投入一定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学以初三分流教育工作为主,积极开展实用技术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其中,二十五中学开设种植、养殖等专业;二十七中学开设木工、服装、种植等专业;一○六中学不仅开设种植、养殖专业,还开设微机和家电维修等课程;一一九中学开设有关花卉养植的专业课;一二三中学开设体育、微机和家电维修、食用菌栽培等专业。农村办学模式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村初中生的流失得到控制。
  1998年7月,全区农村中学对现有在校生进行全员职业培训,学生自愿选择专业。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三课时,活动课、劳动课、自习课各占一节;三年级继续采用分流班形式,加大职业班实习课时量,缩减文化课课时量,按需授课,主要开设木工、服装裁剪、花卉栽培、家电维修等专业。
  2000年,全区各农村中学依托校办工厂、农场,依托职业学校和乡镇农校,依托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已形成多种办学模式:一、“渗透型”模式,即各校普遍开设劳动技术课,结合乡镇经济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渗透农业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二、“分流型”模式,即在初三或初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进行分流教育,采取“2.5+0.5”或“2+1”的模式,单独编班,利用半学期或一年的时间集中学习农村实用技术或进行就业前的指导培训,学生既可以回乡直接务农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也可以到职业学校继续深造。三、“复合型”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综合:一种形式是与职业学校挂钩,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师资、设备等方面优势,举办职业研修班,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学生直接升入职业学校或到企业参加工作奠定基础;另一种形式是农村中学与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联办分流班,结合本乡镇特点设置相关专业,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本地需要的实用技术。

知识出处

长春市宽城区志

《长春市宽城区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长春市宽城区1989年至2000年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共设26篇138章352节。

阅读

相关地名

宽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