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图书馆
辽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辽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防洪工程建设成绩斐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17838
颗粒名称:
防洪工程建设成绩斐然
并列题名:
——访市河道管理处主任佟文远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颁布之际,辽阳日报记者走访了市河道管理处主任佟文远同志。他当年58岁,搞水利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对辽阳市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人们称他为“佟神仙”。话题从防汛抗洪谈起,他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关键词:
防汛抗洪
提防建设
采访
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颁布之际,我走访了市河道管理处主任佟文远同志。他今年58岁,搞水利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对我市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人们称他为“佟神仙”。话题从防汛抗洪谈起,他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提起我市防汛抗洪工程的成就,佟文远同志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全市有大小河流29条,其中,西部沿河地区就有20条,防洪任务十分艰巨。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艰苦奋斗,裁弯、挖河28处,整修堤防长690公里,修建塘坝30多座,建成了7座小型水库和葠窝、汤河两座大型水库,为保证辽阳地区的防汛安全起到了决定作用。
谈到防汛工程的防洪标准时,他说,五十年代,全市人民为摆脱洪涝灾害的威胁,对防洪大堤进行了整治,但标准低。60年代,吸取了50年代小打小闹的教训,对防洪工程统一规划,分期分批整修加固,抗洪能力由建国初期的2-3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摆脱了过去两年一决口的局面。70年代。全市人民大搞堤防建设,普遍进行整治,清障、修护岸、加高培厚,工程规模大、标准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水利工作方针,加强了工程管理。近几年,又通过农建“大禹杯”竞赛,对堤防进一步整修加固。经过年复一年的维修加固,城市防汛大堤已达百年一遇;浑河大堤已接近50年一遇;太子河和回水堤段达20年一遇;各中小河流达到10年或5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彻底改变了过去“大河不泛滥,小河也成灾”的局面,可保护〓140余万亩农田和近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采访结束时,佟文远同志说,我市大小河流的防洪能力虽有很大提高,但对特大洪水,还不能完全控制,洪水威胁仍是我市经济建设的心腹之患。因此,要学习《防汛条例》,执行《防汛条例》,坚持不懈地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德成徽
责任者
佟文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辽阳市河道管理处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