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摘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17742
颗粒名称: 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摘要)
分类号: D676.5
摘要: 1991年3月14日辽阳日报登载的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摘要。
关键词: 国家统计局 统计公报 国民经济

内容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七五”计划时期( 1986—1990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遵循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新的成就。经济实力增强,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对外经济活跃,财政增收,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了新发展。“七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8%,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5%,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均超过“七五”计划的要求,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是:一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求成过急,一度造成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过于分散,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减弱。
  一、农业
  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增长,基本完成了计划规定的目标。1990年,农业总产值7382亿元,比1985年增长25.3%,平均每年增长4.6%,超过4%的计划指标。其中,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3.2%,林业产值年均增长0.2%,牧业产值年均增长6.5%,副业产值年均增长11.3%,渔业产值年均增长12.7%。
  在主要农产品生产中,粮食生产前三年徘徊不前,后两年连续刷新纪录;1990年,棉花、糖料生产扭转连年的徘徊局面,超过“七五”计划指标;油料大幅度增产,但仍低于计划要求。肉、禽、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连年增产。“七五”时期主要农副产品平均年产量,除棉花、黄红麻外,均比“六五”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工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但波动较大。1990年全国工业总产值23851亿元,比1985年增长85.1%,,平均每年增长13.1%,超过计划增长7。5%的目标,是继“一五”、“六五”之后,第三个高速增长时期。但是发展不平稳,出现了明显的起伏,前三年经济过热,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7%,后两年进行治理整顿,宏观紧缩出现了市场疲软,速度明显趋缓,年均增长8.1%。“七五”时期,重工业年均增长12.2%,轻工业年均增长14.1%。分所有制看,全民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7.3%,集体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17.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资独资经营的工业年均增长74%。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85年97.7%下降到1990年的91.4%。
  列入“七五”计划的28种工业产品产量,有23种产品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汽车、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等因受市场需求制约,1990年控制了生产,原油、木材受资源限制,没有完成计划。“七五”时期主要工业品平均年产量,均比“六五”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是,工业结构失衡、地区结构趋同的状况没有明显好转,经济效益低下问题日益突出。1989年和1985年相比,在全国重点企业考核的指标中,有48%的质量指标下降,52%的消耗指标上升。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由23.8元降至16.8元,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由11.8元降至6.3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七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19746亿元,超过计划指标,比“六五”时期增加11749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12502亿元,比“六五”时期增加7172亿元;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2771亿元,增加1759亿元;个人投资4473亿元,增加2818亿元。
  建筑业施工力量增强,技术水平提高。1990年全社会建筑施工队伍达到2400多万人,比1985年增长16%;建筑业技术装备进一步加强,设计施工技术有新的突破。如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结构抗震技术、桥梁与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大型结构与设备安装技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等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的局面仍未扭转。
  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得新进展。“七五”时期完成钻探工作量共4689万米,新发现或新证实为工业矿床的矿产地1369处,取得重大新进展的勘察矿区1015处。新探明储量:煤炭1113亿吨,铁矿石21.8亿吨,天然气2738亿立方米,石油勘探也取得新的突破。
  四、运输邮电
  “七五”时期,运输基础设施有所改善,运输能力增强,运输量全面增长。1990年末,铁路复线里程占营业总里程的比重,由1985年的19.2%提高到24.4%,其中主要干线复线率已达90%以上。新增电气化铁路里程2790公里,铁路电气化里程占营业里程的比重达13%。公路质量不断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开始起步。沿海港口新增吞吐能力1.38亿吨。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1990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0亿元,比1985年增长1.7倍,平均每年增长22%。其中国际通信业务量年均增长50%,已有296个市县电话可直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真、用户电报、特快专递等新兴邮电业务成倍增长。市内电话建设由于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迅速,“七五”时期增加301万户,增长1.37倍。但运输邮电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的需要相比,仍不适应。
  五、国内商业和物资供销
  “七五”时期,国内市场变化较大。前三年市场波动较大,后两年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销售已基本趋于正常,商品供应比较丰富。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8255亿元,比1985年增长92%,平均每年增长1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3.4%。
  从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看,1990年与1985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增长86.4%,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40.4%下降为39.3%;集体所有制增长64.4%,所占比重由37.2%下降为31.9%,合营经济增长2倍,所占比重由0.3%上升为0.4%;个体经济增长1.4倍,所占比重由15.3%上升为19%;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1.7倍,所占比重由6.8%上升为9.4%。
  市场物价前四年涨势较猛,由于采取有效措施,1990年市场物价相对平稳。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进出口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海关统计,“七五”时期进出口总额4864亿美元,比“六五”时期增长92.7%。其中,出口总额2325亿美元,增长93.7%;进口总额2539亿美元,增长91.8%。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进口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大幅度下降,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比重由1985年的49.4上升到1990年的74.5。
  利用外资增长较快。“七五”时期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60.9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3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41.7 亿美元。到1990年末,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累计达2.9万项,投产开业的企业已超过1万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很大发展。我国已同12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承包劳务合作业务。“七五”时期,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营业额70元。
  国际旅游业稳步前进。“七五”时期,前来我国的国际游客达1.33亿人次,比“六五”时期增长1.4倍;旅游外汇收入97.2亿美元,增长96.3%。
  七、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有了新发展。“七五”时期我国共取得国家级科学技术成果的14139项,是“六五”时期的1.5倍。经国家批准的发明奖846项,自然科学奖237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330项,星火奖261项。有4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通过验收。“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合同已完成90%以上。在生物技术、农业科学、高能物理、计算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技术、超导材料的理论研究等领域的某些科技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队伍进一步扩大。1990年末全国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32万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097万人,比1985年增长40%。全国县以上全民所有制独立的科技机构5820个,比1985年增加1130个。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七五”时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266.8万人,比“六五”时期增长73.8%。国内培养毕业研究生15.8万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6927人,获得硕士学位的14.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292.2万人,增长31%。培养农业、职业中学毕业生989.5万人,增长2.4倍。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人口普查资料明: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度的人口由1982年的62入增加到1990年14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678人增到80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789人加到2334人。全国文盲半文盲率由20. 37下降到15.88 %。
  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普及。全国小〓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85年的95.95%提〓到1990年的97.9%。全国在园幼儿比19〓年增长33.3%。
  成人教育稳步发展。1990年全国成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74万人,与1985年致持平;成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1529人,增长1.8倍;成人初等学校在校学2282万人,增长1.7倍。
  文化事业在整顿中保持繁荣。五”时期生产故事片674 部,比“六五时期增长10%;文化馆增加35个,公共书馆增加183个,博物馆增加301个,19年广播覆盖率(包括中央、省、地、县级)为73%,电视为78%,分别比1985提高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改善。“七五”时期卫生机构增加70个,医院病床增加39.5万张,专业卫生术人员增加48.7万人,均达到计划目标疾病防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但城市住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医疗条件还比落后。
  体育事业发展较快,运动技术水平断提高。“七五”时期我国体育健儿在界锦标赛、杯赛中共夺得285个世界冠创造172次世界纪录。
  九、人民生活
  城镇就业继续扩大。“七五”时〓置待业人员2070万人。全国职工人数加1631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动合同制职工增加1020万人,城镇个体动者增加250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1990年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150元,比1985年加1002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实增长2.5%;如包括工资外收入和就业扩大因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实际增长4.1%。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4.2%。居民消费水平年均际增长3.1%。人民的健康状况、营养平、平均寿命等生活质量指标,已接近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发展不平衡台还存在一些贫困户。
  城乡储蓄大幅度增加。1990年末居储蓄存款余额7034亿元,比1985年末增3.3倍。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 1990年城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1平方米,农村居人均居住面积17.8平方米,比1985年分增长36.5%和21.1%。
  十、人口
  1990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14333万人,比1985年增加8482万人,年均增1.55%。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机构

国家统计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