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新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17613
颗粒名称: 正月十五闹新春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农历正月十四,雪后初霁。银装素裹的古城沭浴在金色的霞光之中。笔直的新运大街东段,歌声、鞭炮声、锣鼓声,不绝于耳;高跷、秧歌,目不暇接。文圣区第七届民间艺术盛会在这里拉开序幕,羊年艺术盛会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淳朴、粗犷的民间风格吸引着千万名观众。
关键词: 高跷 文艺 盛会

内容

农历正月十四,雪后初霁。银装素裹的古城沭浴在金色的霞光之中。笔直的新运大街东段,歌声、鞭炮声、锣鼓声,不绝于耳;高跷、秧歌,目不暇接。文圣区第七届民间艺术盛会在这里拉开序幕,羊年艺术盛会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淳朴、粗犷的民间风格吸引着千万名观众。
  来自全区学校、企业、机关等各条战线的十八支代表队共一千多名「演员」,表演了多姿多彩的文艺节目。这些平日站柜台、开机床,拿笔杆的人们,热情讴歌一年来全区各行各业两个美好祝愿和再接再厉、勇攀新高峰的壮志雄心。
  区劳动服务公司组织了两伙高跷队。为了增加喜庆气氛,他们幕名请来荣获全国第五届「龙潭杯」民间花会大赛优胜奖的辽阳县黄金屯少年高跷队。载誉归来的小将们表演了一个个拿手好戏:只见双环相叠,彩浪滚滚。英姿飒爽的小头跷,恰是奔腾不羁的浪头。阀门厂的秧歌队在一张小桌上叠起了罗汉,一人、二人、五人,倒悬半空,金猴大显神通,三挪两窜,攀到罗汉顶端,顺手表演了「海底捞月」、「天宫驾云」等小玩儿艺,博得了阵阵掌声。普化小学的伞舞色彩明快,变化万千。联合总厂派出了八十多人的演出队,他们穿着自己生产的服装;在白雪丽日的映衬下,更显光彩夺目。
  初春的夜晚,依旧寒气袭人,但文圣区政府大楼前,却挤满了观看焰火的群众。一束束礼花从五层高的区政府楼顶腾空而起,霎时,五彩缤纷的繁花从天而降,芙蓉出水,牡丹吐蕊,金菊怒放……仿佛有人拉开了神秘的天幕。
  这次艺术盛会,是历届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区委常委在春节前,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事宜。提出:坚持「一手抓扫黄,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在勤俭节约的前提下,让全区人民过个幸福、欢乐、祥和的节日。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首男
责任者
姜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