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火盆 散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17444
颗粒名称: 炭火盆 散文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散文作品。
关键词: 散文 炭火盆 故乡

内容

又是落雪的季节。〓屋内,眼前〓出了炭火盆的〓拿起笔,总想写〓
  〓盆,那是啥〓小女儿闪动着〓问我。是呀,〓这个远离城市〓这一代人感到陌〓正向历史走去〓没有感受到它〓人们,又怎么会〓着一种久久难〓眷恋之情呢?〓年代,我曾在〓生活过一段时〓的山区是比较〓冬天,农家买〓也买不起炉〓便靠着一个〓盆。火盆有〓有圆形的;有〓,有铁铸的,也〓的。粗糙的〓斑斑,给人〓烟火熏烤的苍〓炭火盆其实并不烧什么好炭,而是烧一种叫做疙瘩的木头。所说的疙瘩,就是裸露在外的柞树根子之类的东西。每年入冬,人们便扛着大铁锤上山去打疙瘩。天气越是嘎巴嘎巴冷,越是打疙瘩的好时候,疙瘩冻得硬梆梆的,抡起大锤狠狠地砸下去,疙瘩便脆生生地、一个个地掉下来,大的如牛头,小的也有拳头大。将疙瘩挑回家来,晾晒风干些日子,做饭时,塞进灶膛内,待烧成红火炭时,再扒出来,放到火盆内,端到屋内放在地下或炕上,用它取暖。
  炭火盆虽小,却给农家带来了温暖。那一年冬,天特别冷,风大,雪也大,嘎巴嘎巴的冷。村里一位大嫂临产,屋内,寒气逼人,墙壁上挂满了白霜。产妇冻得抖成一团,痛苦的呻吟着,接生婆也冻得手脚发僵。大家知道了这个消息,便你家一盆,我家一盆地端来了八、九个火盆。那火正红,正旺,屋内顿时充满了活力,墙上的白霜渐渐地变成滴滴水珠,滚落了下来。很快,便传出了一阵婴儿“哇哇”的啼哭声,在场的人们都笑了,仿佛听到了一首歌。是呀,那婴儿哪里是在哭,分明在大声地告诉人们,他已享受到了人问的温暖……
  炭火盆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在那些日子里。或放学回来,或打柴下山,当我们将一串串脚印留在门外后,便一个个扑向炭火盆。几个小伙伴常常围拢成一团,守着炭火盆,你攥着一把黄豆,我拿着半个玉米棒,一粒粒,撒进炭火盆里。然后,睁大眼睛,静静地等待着。少顷,火盆里便传来一阵阵“噗嘣、噗嘣”的响声,黄豆粒、玉米粒炸开了花,我们便忙把用木棍棍做成的筷子,一双双伸了进去,去抢,去夺,随后,麻利地扔进嘴里,大口嚼着,蛮香。炭火盆每发出一声脆响,便引爆一片欢呼声。饱餐一顿之后,一个个嘴巴头上常常是沾了一圈圈的炭灰。
  傍晚,坐在火盆旁,围着小桌子,我们温习功课,火盆里的炭火忽明忽暗,温暖着我们的身躯。
  火盆虽小,但就是凭着这一团小小的火光,一团团的热,驱走了一个又一个冬日。
  离开那山,那村庄已近20年了,却仍然依稀记着那个烟渍斑斑的火盆。也许,它已走出了农家;也许,它依然为人们送去温暖。历史不会忘记它的身影;生活不会忘记它的光彩。是呀,应该记着,那严冬里的一团火,那寒夜中的一团热。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宏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