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旅程结伴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16712
颗粒名称: 艰难旅程结伴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元月24日,作者来到郭家,看望马玲夫妇,被马玲不离不弃照顾高位瘫痪的丈夫的事迹震撼,在辽阳县黄泥洼镇有口皆碑。
关键词: 辽阳市 郭乃龙 马玲

内容

她是一个极平常的人,但却有着象金子一样闪光、象水晶一样透亮的心。她叫马玲,今年25岁,初中文化,普通农民的女儿;她有着清秀的容颜,轻盈的体态和娴静温柔的神情。她尽心侍奉高位截瘫的恋人——丈夫郭乃龙的事迹,在辽阳县黄泥洼镇有口皆碑。
  1986年4月29日,辽阳县黄泥洼镇黄泥洼村的青年郭乃龙在帮工时,被搅拌机斗砸伤,脊柱折断,造成高位截瘫,小腹以下失去知觉。
  当时,正在镇鞋厂上班的马玲得知这一消息,如五雷轰顶,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却也培养了一定程度的感情。她很快冷静下来,想到乃龙已很痛苦,更需要爱抚和温存,他已经失去半个肢体,没有她,难免会失去整个生命。她毅然辞去鞋厂的工作,不顾一些人的非议,来到郭家,日夜侍候郭乃龙。
  抵制可畏的人盲,是一种心灵的挣扎、艰难而痛苦的心理历程。何况,还有接下来的日日夜夜的艰苦劳作!这里,需要交待的是马玲的父母对马玲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郭乃龙到鞍山3个多月的治疗,是对马玲严峻的考验。正值仲夏,手术后,医生要求陪护者每10分钟左右给患者翻一次身。累得马玲坐在那里直打瞌睡,索性趴在床边,半机械地为乃龙翻一次身。乃龙大小便失禁,她还要忙着为他接尿、接便;有时大便不通,就难为她用上纤细白晳的手指……
  1987年5月,郭乃龙赴上海治疗,又赶上夏天。刚满20岁、体重不足百斤的马玲要背体重超过她几十斤的乃龙上下车船、赶路、走天桥。多亏一些好心人相助,总算到了上海,马玲也成了“病号”。又是6个月的治疗,人生地不熟,夜以继日地侍候乃龙……
  两次治疗归来,花掉近两万元,这是郭家的全部积蓄。然而,郭乃龙仍无大的转机。何去何从,马玲义无反顾,向郭家提出与郭乃龙结婚,照顾他一辈子。为了对马玲的一生负责,乃龙本人及其父母多次劝马玲改弦,马玲与乃龙抱头痛哭,再次表示至死不渝,相依为命。
  1989年9月,这对患难与共的恋人结婚了。当笔者翻看收有他们新婚时甜蜜欢乐照片的相册时,真为他们战胜困难和世俗的勇气和力量而惊叹!
  婚后,每逢年节,是马玲最难受的时候。姊妹们偕夫对对双双回娘家,唯有她孑身一人,还不能在娘家过夜,心里放不下家里的乃龙。她忍泪对父母说:“原谅我,错开节假日再来看你们,这场面太刺激我的心了!”
  今年元月24日上午,顶着纷纷扬扬的小雪我来到郭家。乃龙的父亲有意把我和同伴让到小两口的居室。屋里素雅、整洁,空气也很清新。想到此间住着大小便失禁,冬天里备有3条棉裤的郭乃龙,可想而知,主妇马玲需要付出多少辛劳呵!
  郭乃龙也算一条硬汉,身体残疾后,精神很振作,竟能用木板固定下肢学电焊,也能摇着轮椅到6、7公里外的小北河镇卖鞋。为了少尿裤子,他能以很强的耐力忍着整日不喝水,还能在居室内的自制健身架上坚持锻炼。
  如今,考虑到马玲会做鞋,乃龙也能参与工作,乃龙父亲扶助小两口在家里办起了一个制鞋作坊。虽然刚开始赔了几千元钱,为了乃龙夫妇有个占身的活和能自食其力而兴奋,这个小作坊还是坚持下来了。村、镇、县、市各级政府对郭家也给予关注,使这个一度摇荡的小舟平稳下来。舟上人正振桨操舵,在人生的旅途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剑
责任者
郭乃龙
相关人物
马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