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11976
颗粒名称: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辽阳日报连载的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的故事。
关键词: 连载 毛泽东 秘书

内容

〓真正把群众利〓第一位。为群〓司对上级负责〓的,符合群众利〓做,否则就要〓抗并不是无组〓要经过一定〓下级服从上〓服从多数,必须坚持这个原则。凡是违反群众利益的,破坏生产的(按:这里指瞎指挥),都要反对。如果对上面错误的东西不提意见,盲目执行,自己就要负责。”又说:“由于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强,使我们的工作缺乏坚定性,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训。必须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有一个干部说:“我们过去怕整风,怕批评,怕丢面子,就是不怕老百姓没有饭吃。”“工作上出现错误和缺点,对有些人来说是对人民负责不够。要有不怕丢乌纱帽的精神。有些同志明明看到群众没有饭吃,不敢反映,怕丢乌纱帽,有人不敢抗歪风,主要是群众观点薄弱。上级的指示要执行,但是如果有错误,就应当反映,提意见。无非是妻离子散,打成右派,儿子不叫父亲,死于非命,怕什么!要坚持真理。何况我们党不是不听意见的。”在讲到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时,田家英说:“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动机好坏的标准。凡是违反人民利益的要马上制止。这几年的一些工作,是蛮干,是傻干。效果不好,要马上改。”
   田家英讲这些话离现在快30年了,这些话都是针对当时情况讲的,但今天读来仍然掷地有声。他讲话时的神态和音容笑貌,还活生生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就在浙江嘉善搞“六十条”试点的时候,一天吃饭后,我们一起散步,田家英向我背诵了郑板桥的一首诗,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作知县的时候,在送给巡抚包括的一幅画竹上题写的四句诗。田家英深为感慨地说:一个封建时代的县官尚且如此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何况我们是共产党员呢!的确,作为共产党员的田家英,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田家英出身贫寒,自幼受到社会的和家庭的不公道待遇。因家庭不供给上学,13岁就辍学,在他哥哥开的一个中药铺里当学徒。他过着低下的生活,又目睹旧社会的黑暗,深切体察到平民百娃的苦难,极易接受革命思想。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满腔爱国热情的田家英离开家乡成都,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去找共产党,当时才是一个16岁的少年。他参加革命以后,
   (35)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逄先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