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图书馆
辽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辽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为了明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9220
颗粒名称:
为了明天
分类号:
G210
摘要:
人民教师高艳,从事教师职业15年来,呕心沥血,将自己的知识无偿地传给后代,将自己宝贵的青春无私地献给了孩子们。
关键词:
辽阳市
高艳
无私地献
内容
回想昨天的工作,应该是问心无愧的。要想做〓这一点,必须用明天的标准来指导今天的言行。
——摘自高艳日记
高艳,一双圆圆的大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36岁的她,从小〓立志作一名教师,如〓今她已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15个春秋。15年〓来,她呕心沥血,将自〓的知识无偿地传给后〓代,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华无私地献给了孩子〓。到目前为止,她已〓送走了六届共300多名〓毕业生。其中,有10多〓已成为市、县乒乓球〓的主力队员,有16名〓共青团员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各条战线上。
1975年初,一位刚〓师专毕业的年轻女教〓走进了刘二堡镇河北〓小学。从此,年仅21岁〓的高艳开始了她的教书〓人生涯。面对活泼可〓的孩子们。耳边又想〓建国初期入党的父亲〓发她的话:“教书育〓是高尚的职业。”她〓的心情十分激动,决心〓自己的爱去哺育祖国〓的花朵。15年来 ,她正〓这样做的。
去年春季开学的第〓天,高艳兴致勃勃地来列班里。当点名到51号“王秀娟”时,全班鸦雀无声,王秀娟座位空着。“高老师,王秀娟和她爸爸去卖肉了!”高艳听了心头一紧,感到问题的严重。
高艳碰到学生中途辍学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她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苦口婆心地说服孩子们的家长,使孩子重新回到班里。这次,当然一如继往。
这天清晨,高艳来到了王秀娟的家,没有人。下午高艳又来了,仍然是锁头看门。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王秀娟的邻居说:“他们家下午4时以后才有人!”
可是,当高艳下午4时又一次来到王秀娟家时,迎接她的仍然是那把冰冷的锁头看门。
此时,高艳的爱人张万侃出差了,家里只有一个10岁的女儿。当高艳疲劳不堪地回到家时,女儿早歪在床上睡着了,陪伴女儿的收音机仍在响,孩子嘴里还含着一小块没咽下去的面包呢。望着这一切,高艳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她一边给孩子脱衣服一边说“小莉,妈妈对不起你,等你秀娟姐到校上学时,妈再把欠你的帐补上。”
第二天整整下了一天雨,下午4时左右,高艳推起自行车冲进了雨幕。道路泥泞不堪,她骑一段,推一段,扛一段……
“冬,冬、冬”听到敲门声,王秀娟的父母打开了门。站在他们面前的是满身泥水、汗水的高老师。
“高老师,这么大雨你怎么还来了?”王秀娟的父亲用颤抖的手递上了毛巾。“高老师……小娟子的事让您费心了。”王秀娟的母亲紧紧拉着高艳的手。高艳顾不得擦脸上的雨水,便对孩子的父母讲述了学习的重要和没有知识的痛苦,讲民族的兴正和家庭幸福的联系。望着满身泥水的高艳,听着那句句肺腑之言,王秀娟的父母答应了明天让孩子去上学。
第二天,高艳早早来到了教室,可等到午后仍没见到王秀娟的身影。出差刚回来的丈夫劝高艳说〓“我们已经对得起她了,别再费劲了。”学校也有的老师说“我们工作已经做到家了,打个报告辞了这名学生吧。”高艳没吭声,她坚定地暗下决心:“我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经学校领导同意,高艳利用星期天坐火车前往鞍山,来到王秀娟父亲在农贸市场里经营的一个肉摊床前。此时双方都沉默了,只有静静地相视。孩子的父亲感动了,母亲的眼睛湿了。父亲撕掉了刚刚给孩子办的许可证,转身对孩子说:“娟子,明天去上课!”王秀娟拉着高艳的手流出了高兴的泪水。
第二天,六年一班座无虚席,高艳站在讲台前欣慰地笑了。
高艳教的班里,有一名学生的父母离婚了。这个学生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孩子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失去了父母的爱心,形成了孤独的性格。高艳便用自己的爱去融化孩子那颗孤独的心,让她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逢年过节,高艳都把给女儿小莉买的礼物、食品送给这个学生一半。这个学生的指甲长了,她给剪,衣服破了她给补。每周她还给这个学生整理一次书包,并把女儿小莉的新衣服送给这个学生穿。一次,这个学生病了,高艳晚上便带看水果带着药来到她的床前。她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高艳烧开了水,给她吃了药,又洗好水果,把灌好的热水袋用毛巾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在她的被窝里。此情此景,孩子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妈妈,一头扑在高艳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然后从枕头下拿出一张全家福照片和藏了很久的两瓶安眠药送到老师面前。站在跟前的奶奶惊呆了,高艳紧紧把她搂在怀里,柔声细语地安慰她,同她谈生活,谈理想,谈学习,鼓起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高艳的丈夫见她每天从早忙到晚,自家的活成了堆,不高兴地说“我们的家就象你的旅店……”高艳听了笑笑说:“为了我的学生,家中的活我少做了很多,对孩子也欠了不少帐,你们跟我受苦了。家庭需要我,可学生们更需要我啊!”接着,高艳象讲故事一样给爱人和孩子讲了那名失去了家庭的学生的事。丈夫听后,沉思片刻,说:“你做得对,以后家里的活我包了,你就一心干好工作就行了。”待续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平
责任者
高艳
相关人物
王秀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