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自苦寒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5639
颗粒名称: 俏自苦寒来
并列题名: ——记铁十九局照装厂厂长
分类号: G210
摘要: 辽阳铁十九局照装厂厂长王时平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他从岗位练兵,提高全员技术素质,拓宽生产领域、扩大销售市场,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出发,雄心勃勃,带领职工扬鞭催马奔前。
关键词: 辽阳市 铁十九局 厂长

内容

42岁的王时平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近几年,服装业如雨后春笋。林立的对手,激烈的竞争,给厂长王时平出了个难度很大的必答题。1984年初春,从部队转业的王时平来到了为别的针织厂待料加工、有时还干些杂活的铁道部第十九工程局服装厂。这时的工厂饥一餐,饱一顿,受人摆布,忙闲不均,经济效益不佳,职工收入低微。
  改革的浪潮强烈地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之窗。厂长王时平应时而动,决定丢掉拐杖,走服装行业自产自销自力更生的路。从而这个服装厂的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产值利润逐年增加。产值由1984年的31万元增至1989年的172万元;利润则从千余元增至近7万元。他们生产的服装由一种到可生产各式服装50多种,年生产量达3万2千余件,销售网点百余处。该厂生产的男女夹克衫、男女夏装、女式新潮棉衣等等在市场上走俏。但是,这个“俏”字后面,却包藏着厂长和他的职工难以计数的苦寒。
  1、这个110人的服装厂,职工平均年龄近40岁,而且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慢。有些职工在家连缝纫机都没摸过,一上机台,为难得落下了泪。第一批自制服装——铁路服一出来,真是千奇百怪,有的前襟不一样长,有的两个兜不在一条线上,有的衣领象刚被人揪过,令人见了啼笑皆非。
  岗位练兵,提高全员技术素质,是服装厂求生存的前提条件。王时平在取得局领导的支持后,从外单位请进有经验的裁剪和做工师傅2人,聘用技术骨干5人,从辽阳职业高中裁剪班接收青工4人。这些技术骨干进厂后,以“滚雪球”的方式传、帮、带,不到半年时间,绝大多数工人掌握了服装制做的基本功。此外,王时平还采取了请进来传艺,走出去取经,组织参观学习等措施,促进工人业务水平的提高。
  2、中国的服装,如进兵营,如下农场千篇一律的时代早已过去。服装品种和款式是拓宽生产领域、扩大销售市场的敲门砖。王时平和他的副手为了博采众长,广集市场信息,组织工厂技术人员先后去了大连、沈阳、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不但注意城市流行的服装品种和款式,还注意适合农村特点的服装式样。对好的服装样品,他们做到四快:信息反馈快、选购面料快、设计制做快、组织上市快。这个厂在东北三省设立了20多个信息窗口,广泛收集流行款式,捕捉新潮。他们先后投放市场的几十种中、高档款式服装,深受消费者欢迎。当然,这里还有个质量问题。去年,沈阳北方大厦销售该厂生产的羊绒絮片裤,13家产品,十九局服装厂以货真价实、做工精巧夺魁,以至大厦的营业员给沈阳晚报写稿,称赞这个厂的写,称赞这个厂的产品。
  一些职工回顾自己由普通家庭妇女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裁缝师时,含着泪说:过去,我们为难得落泪,今天,看到我们亲手制做的服装畅销市场,高兴得落泪。
  3、作为一厂之长的王时平注意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他在部队16年,历任战士、排长、指导员,搞过机械,干服装业,纯属门外汉。为使自己从外行变内行,他坚持学习和钻研服装加工和销售艺术,参加服装研究的函授学习,订了许多有关服装设计和加工方面的杂志。他还钻研信息学、商业心理学等,以扩大知识面,提高管理水平。他身先士卒,不论酷暑严冬,亲自到大连、上海、广州等地进行服装款式考察,组织进料和销售。有时,他简直是得了职业病,看到人家穿一件新样式的服装,会不顾一切地盯着人家看,看得人家直发毛。有时,看到商店里有一种新款式服装,不管自家人穿着是否合适,也要买上一件,带回来研究。
  有得必有失。王时平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却疏于理家,妻子多病,孩子学业受影响,也曾给他带来过烦恼;一些人的风言风语,也曾刺痛过他的神经。这些,都没有动摇他把工厂搞上去的信心。服装潮流多变化,服装新潮谁领先,王时平雄心勃勃,正带领职工扬鞭催马奔前〓。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时平
责任者
于凤祥
责任者
张剑
责任者
王时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