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3713
颗粒名称: 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并列题名: ——记河南省新乡县刘庄党总支书记史来贺
分类号: G210
摘要: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有这样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他4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9次见到毛泽京主席,14次进京观礼,多次受到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接见。他领导的村庄,成为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关键词: 辽阳报 社会主义 共产党员

内容

靳维钧 赵金德 张善涛 丁光军
  有这样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他4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9次见到毛泽京主席,14次进京观礼,多次受到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接见。他领导的村庄,成为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前不久,中共中央组织部将他的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列在一起,誉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他就是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党总支书记史来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989年4月7日,几辆轿车突然停在刘庄新村的广场上。一位身材魁伟的老人,下车后健步向村里走去,他就是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
  李先念主席亲切会见村民,兴致勃勃地向起生产和分配的情况。史来贺汇报说:198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已达4200多万元,人均产值3万多元,人均分配2000元。全村从事工业和农业的劳力都实行月工资制,工资和效益挂钩,实行联产奖罚。李主席频频点头,充满激情地对在场的人们说:“我今年80岁了,中国千千万万人几十年流血牺牲打天下,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好!”他深情地在村头栽了一棵雪松,为刘庄挥毫题写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8个大字。这时,首都北京的上空,一股反社会主义的逆流正在酝酿着。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望着这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史来贺的眼睛湿润了。40年来,他带领刘庄1400余名群众走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1952年冬天,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那时候,刘庄的粮食亩产只有100来公斤,群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700多块“盐碱洼”、“蛤蟆窝”,横陈在村子周围,成了刘庄贫穷的象征。
  史来贺的心头像压了一块石头。他走进老贫农的茅屋,坐在老党员的炕头,寻求治穷致富的办法。他领着党支部一班人反复在全村1.5平方公里的沟沟坎坎上察看,制定平地改土的规划。他十分严肃地对干部们说:“党让咱在这里带领群众干社会主义,咱就得扑下身子,舍得奉献,干实事,创新业,为党争光!”
  1953年春天,史来贺带头建起初级社。一场平整土地的战斗在刘庄打响。全村400多名劳力,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史来贺把推车装得满满的,和大家比着干。平整土地的战斗持续了20年,据统计,平整土地投工40多万个,动土200多万方。如果一方方摆起来,可以从北京排到广州。盐碱洼终于变成旱涝保收的丰产田。
  在实现刘庄农业由低产变高产的过程中,史来贺不满足老经验,决心钻研新技术。1957年春,他扛起行李,搬进棉花试验田,不顾风吹日晒,夏署冬寒,反复进行试验。当年,刘庄实现了皮棉亩产63.5公斤、粮食亩产215公斤,创造出历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刘庄一跃成为全省和全国的先进典型。在全国棉花会议上,周总理紧握史来贺的手说:“希望你们高产再高产,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给全国树立个榜样!”周总理的话,激励着史来贺和刘庄人不断进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鼓满了刘庄前进的风帆。史来贺带领群众实行农工商并举,办起造纸、食品、化工、制药等14个工厂,各业生产稳定、协调发展。1980年,刘庄率先跨入“小康”行列。198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比1978年翻了四番多;公共积累累计达到4700万元,比1978年增长7倍多,人均集体分配2200元,比10年前增长6.3倍。户均存款2.5万元,300户农民全部搬进集体统一盖的双层楼房,人均住房面积23.7平方米。家家都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村上没有偷盗、赌博、违犯计划生育现象,没有封建迷信活动。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勤奋工作。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一位美国女记者慕名到刘庄采访,前后两次在社员家中住了32天。她亲眼看到刘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成绩,连声称赞“还是刘庄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遇事要有个主心骨
  史来贺把当“官”看得很轻,而把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作贡献看得很重。解放初期,县里想调他当区长,他说不愿离农村;后盾来,地委打算让他当农业局长,他说不想进城市。他担任县委副书记、地委书记、副书记的那几年里,照样不离刘庄。
  史来贺常说:“当干部一定得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行了家底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的领导同志找到史来贺,好心劝说:“还是把地分了吧,不然可要犯错误哩!”
  他召开党员会、干部会、群众会,让大家学文件,谈意见。中央文件上写着:“……应从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允许有多种经营形式。”他把文件看了一遭又一遍,决心从刘庄实际出发,寻找一种适合刘庄经济发展的责任制形式,这就是“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罚联产”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事实证明,这种责任制形式,适合刘庄的情况。后来,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来到刘庄调查后,赞扬说:“你们做得对,我们支持你们!”
  前些年,社会上出现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而史来贺总是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对干部们说:“咱当干部要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心甘情愿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
  史来贺根据农民的思想特点,经常运用新旧社会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等“五对比”的方法,教育群众不忘过去苦,珍惜今日甜。前几年,社会上有人竭力宣扬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的论调,史来贺听到后气得直皱眉头。他请曾到美国参观访问过的领导干部和到日本访问过的总支副书记史世兰谈访问观感,帮助大家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他组织大家学习刘胡兰、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的英雄事迹,要求把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写成材料,登报纸,上广播,大会小会表扬,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刘庄每年都要评选出劳动模范、模范干部、五好家庭等,并且张榜公布。在刘庄,14个姓氏、300户、1400多口人,没有宗族矛盾、派别矛盾,人心齐在“公”字上,齐在干社会主义事业上。
  去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期间,北京、郑州有人给史来贺来信,让他在一份召开人大紧急会议的呼吁书上签名,史来贺断然拒绝。济南一个大学生到刘庄串联,想让史来贺支持他们的“行动”,史来贺教育他“应该听党的话,不应当搞动乱。”为了支援戒严部队,史来贺带领群众选出上等小麦,率先超额交售爱国粮;他还率领干部、群众代表,带着慰问品前往戒严部队进行慰向。
  干部要劳动带头,吃亏也要带头
  史来贺常说:“当干部是为群众谋利益的,不光要劳动带头,吃亏也要带头。” 40年来,他一直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筑黄河堤,史来贺带领民工吃住在工地,一干就是3个月,回来瘦掉10斤肉;堵河口,他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中……
  1963年8月,他父亲病故。当时正遇上一场暴雨,庄稼泡在2尺多深的水里。他推迟了父亲的安葬日期,扛起铁锨,带领社员下地排水去了,直到排完积水,才办理丧事。
  1976年冬天,他母亲病危,当时史来贺正领着社员建设造纸厂。他把照料母亲的事交给老伴和姐姐,一个多月没有离开工地。就在试车的那天晚上,他的老母亲病危,女儿连去叫他3次,干部群众都催他回家,他始终没有回去。他深知,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不能离开,万一试车不成,集体财产将要蒙受严重的损失。他把眼泪咽进肚里,直到看见金黄色的纸张出来,才飞快跑回家去。当他来到母亲床前时,老人家已告别了人世……
  实干,他带头;吃亏,他也带头。刘庄每年要收入几千万元,可史来贺仍然处处打紧开支。药厂扩建时,提取车间需要增加24个提取〓,派人去购买,一个就要3.8万元,史来贺嫌太贵,决定由本村机械厂加工制造,只用了15万元,为集体节省70多万元。他到外地参加一个会议,会上发了件上百元的纪念品,并开出发票让回单位报销,老史觉得这是损公肥私,当场退回了纪念品。史来贺当干部以后,前13年,一直是按群众平均水平拿工分。上级规定给党支部书记和干部的补贴工分,他一个也不要。1965年,他开始拿国家干部的工资。当群众平均收入比他低的时候,他又把工资全部交到队里,按劳力平均水平参加集体分配。近几年,群众的分配水平超过他的工资收入,他却只拿自己的工资,从来不要村上任何补贴。村里免费发的十几种福利,别人都有,唯独他一样不要。
  史来贺对“吃亏”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当干部要有不伯吃亏的精神,才能干好。但是总的来说,当干部又没吃亏。你想,你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裕,当大家都富裕了,干部不也就富裕起来了吗?”
  给群众送温暖是干部的义务
  1976年以前,刘庄群众多数住的是低矮的土屋,还有一些住的是草屋。史来贺想,千百年来,房子问题是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包袱。穷苦农民年年省吃俭用,出力流汗,却盖不起象样的房屋。咱难道就不能依靠集体的力量,使全村人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让大家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976年,刘庄新村楼房正式破土动工。要把全村200多户的旧房全部拆除,盖上1000多间单面向阳的双层楼房,确实不容易。面对重重困难,史来贺坚定而有信心地对大家说:“世上没有不费力就成功的事,只要咱干部带头,齐心协力,什么困难也难不倒咱!”老史家有6棵大榆树和一些杂树,当时有人出2700元买,老伴还要留一棵给将要出嫁的女儿做嫁妆。他劝老伴:“现在盖房正需要木料,咱当干部的要给社员做好样子。”新村建设一动工,他第一个把自家的树低价交给集体。在老史的带动下,群众纷纷把自家的木料交给集体,盖房的木料问题顺利解决了。
  头3幢新楼盖好后,干部、群众首先想到老史,动员他第一批搬进新居,他婉官谢绝。第4幢、第5幢……第20新楼房盖好了,史来贺还是住在他那合作化时盖的又低又破的旧房里。他说:“只要咱村还有一户没搬进新房,我心里就不踏实。”6年后刘庄住宅楼房全部盖齐,史来贺才和最后一批群众一起搬进了新居。
  史来贺把为群众造福作为最大的乐趣。冬天,他提前派人拉来烧煤,分到各家各户;春节,他及早备好肉、油、面、菜和多种糕点送到社员手中。群众有了病,他去看望;谁家有了事,找他商量。从初级社开始,每年除夕,他都带领干部到饲养室值班,把饲养员替换下来,让他们回家团聚。一次,饲养员马新政看到史来贺又来替他值班,无论如何也不回去,他流着泪对史来贺说:“你们干部也有一家老小,可你们不想自己的家,却让俺回家过年团聚。俺知你的一片心意,俺领下党的这份情意1”这一夜,他没有回家,和史来贺坐在草铺上一直谈到天亮。
  1986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节。赶马车的刘树广因公被轧伤了腿,正躺在距刘庄25公里的新乡市中心医院病床上接受治疗,他妻子坐在一旁陪伴着他。腊月三十下午,史来贺匆忙开完干部会,急忙喊住副书记张秀贞和村干部刘树业,让他们准备好罐头和糕点,去看望正在住院的刘树广。干部们看到老史劳累的样子,劝他派别人去。史来贺执意不肯,说:“树广是为集体受的伤,他住院好几天了,还没去看他,我心里不安。”史来贺与张秀贞、刘树业一道驱车来到医院,史来贺握住刘树广的手,问寒问暖,刘树广感动得热泪盈眶。
  新时期要学会新本领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史来贺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单一农业〓产,农村很难富裕,必须走农〓副渔全面发展的路子。党的十〓三中全会作出全党工作重点转〓济建设的决定,又使史来贺萌〓来的商品经济意识发生了新的〓跃”,他引导党员、干部学习、〓论,冲破小农经济的藩篱,向〓主义大农业进军。他对大家说:“搞〓翻番,指望科学技术,指望知识、人〓新时期党对咱提出了新要求,咱必须〓新观念,学习新本领,增长新才干,〓新形势!”
  史来贺首先带头学习。〓”有一〓“钻”劲,不管读政治理论书籍,〓还〓习技术知识,他都要一个问题一个问〓学懂弄通,从不马虎。他认真学习《〓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和党的十〓三中全会以来的主要文献,还学习了〓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籍。在他的住室里,〓头边常放着三样东西:一是各种政治、〓济业务书,二是收音机,三是笔记本。
  他从刘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前〓发,教育干部、群众重视智力投资。〓来,刘庄集体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新〓校,组织青年上电大、刊大、函大和〓文化进修班;请专家、教授前来讲课〓后选送14批青年技术人员到国营大厂〓大专院校进修深造。现在,全村已有〓人被评为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师和一二级技术员。
  史来贺运用新掌握的领导科学和〓知识,总揽全村商品生产的全局,使〓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他重视农业的〓地位,向机械化要速度。现在,刘庄〓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型农业机械70多部,还有农用飞机一〓新式喷雾器100多部。耕地、播种〓粒、运输、治虫、浇水、收获等,实〓机械化成半机械化。现在,刘庄1900〓田,只有41名管理者,农业劳动生产〓高远近闻名。
  1985年,史来贺根据本村经济、〓能力,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科学分〓论证,决定筹建华星药厂,生产医药〓肌苷。在农村搞生物工程,标志着刘〓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变,标志着产品由低技术粗加工向高〓精加工的转变。老几辈人没搞,如今〓来贺却要闯一闯这道难关。
  有人担心打不到狐狸惹一身骚,〓史:“这高、精、尖项目,咱能搞成〓
  史来贺满怀信心地说:“事在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人家能干成,〓干得成!”
  开始建厂时,资金不足,史来〓靠集体积累和社员集资,自力更〓生〓备,自己动手搞安装;技术力最不〓派出人员到天津、无锡等地学习。〓从外地请来工程师进行设计,谁知〓开口就要几十万元,于是,他叫自〓子史世领承担药厂的设计任务。史〓自己学的机械设计与生物工程原理〓结合起来,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进〓计。苦战两个月,终于设计成功,〓节省了几十万元资金。药厂投产后〓的第一个难题是染菌问题。史来贺〓术人员逐项进行检查、试验、对〓析,终于找到原因,并且研究出防〓的新方法,大大提高了产苷率。1〓这个厂产值3000多万元。肌苷产量〓的二分之一强,是目前我国生产肌〓大厂家,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外汇10〓美元。现在,史来贺又带领全村人〓靠科技进步,向新的目标挺进。他〓资1700万元,筹建华星药厂第二分〓产后,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
  刘庄经济发展了,富裕了,党〓忘扶助周围比较穷困的村共同富裕〓先后借出资金5万元,无偿支援8万〓持13个兄弟村建工厂38个,培训技〓300多名,提供技术援助950人次〓〓年,这13个村工副业纯收入共27〓人均67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这些村的干部和群众说:“是史〓刘庄人的奉献精神,把我们带上了〓路!”
  在1989年9月全国先进基层党〓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刘庄〓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贺和刘庄人的模范事迹,鼓舞着〓好的理想登攀。(新华社北京2月27〓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靳维钧
责任者
赵金德
责任者
张善涛
责任者
丁光军
责任者
史来贺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陈云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