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2568
颗粒名称: 春联史话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1月27日,辽阳日报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春联的发展史。
关键词: 辽阳报 春联 史话

内容

贴春联是我国人民过春节的一种习俗。家家户户贴春联,更增添了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
  据记载,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上面书写着吉庆避邪之类的词语。古人认为将它插挂在门旁可以禁鬼驱魔。古人很迷信桃木的神力。东汉末年,王莽篡权后曾派武士把桃汤浇洒在高祖庙的墙壁上,目的是想借助桃木的神力来禁压刘邦的神灵,怕汉高祖刘邦的神灵不饶来作祟。桃木哪来的那么大的神力呢?
  这里有一则古老的神话传说。东海度朔山有一颗大桃树,枝叶覆盖三千里,东北一侧枝丫稍短,像个门户。这个门户便是万鬼出人之门,叫鬼门。玉皇大帝为保护百姓的安宁,派来神荼、郁垒,一左一右守在门口,一见到有恶鬼经过立即用苇绳捆住喂虎。
  在古代,过年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天有个叫“年”的怪兽出没。人们为躲避“年”的侵害,于是便仿照神荼、郁垒的模样,用桃树的枝叶扎制成手拿苇绳的桃人放在门侧,并在门上画虎,以为这样就可以驱“年”保平安了。后来,用刻着神荼、郁垒图像的桃木板替代了桃人。再以后更简化了,只是在桃木板上写下神荼、郁垒的名字或古词。这便发展成桃符。
  五代时,后蜀的宫庭里开始在桃符上题联语。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让学士题桃符,嫌他写得不工仗,就自己动手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这副对联便成了现在人们知道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后来,人们慢慢地由挂桃符改为贴春联。这个漫长的历史行程,使春联在内容上得到极大丰富,并脱离了驱魔佑安的原意。现在写春联、贴春联已经成为一种雅俗共赏、情趣盎然的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至今,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城市里,写春联、贴春联这一习俗仍很盛行。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