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为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2308
颗粒名称: 勤俭为本
并列题名: 工人农民家庭访问录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中国劳动人民家庭有一个传统的美德。叫做勤俭持家。古往今来,人们都称它为传家宝。经过十年改革,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吃也不愁了,穿也不愁了。于贫困中艰苦度日、勤俭持家。似为生活所迫。非此日子难以为继。今天已经脱贫的工农家庭,勤俭持家这个传家宝,在家里还有没有位置呢?最近几天,我们走访了一些工人、农民家庭。印象是深刻的:传家宝在工人、农民家里没有丢。它仍然是家庭经济生活中恪守的原则。李鹏总理讲的“过几年紧日子”的方针,在工农家庭中有着天然的基础,他们理解这个方针。积极支持这个方针。
关键词: 辽阳报 勤俭为本

内容

本报记者集体采访
  中国劳动人民家庭有一个传统的美德。叫做勤俭持家。古往今来,人们都称它为传家宝。经过十年改革,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吃也不愁了,穿也不愁了。于贫困中艰苦度日、勤俭持家。似为生活所迫。非此日子难以为继。今天已经脱贫的工农家庭,勤俭持家这个传家宝,在家里还有没有位置呢?最近几天,我们走访了一些工人、农民家庭。印象是深刻的:传家宝在工人、农民家里没有丢。它仍然是家庭经济生活中恪守的原则。李鹏总理讲的“过几年紧日子”的方针,在工农家庭中有着天然的基础,他们理解这个方针。积极支持这个方针。
  我们在市里访问了一户月收入高达1200元的工人家庭。女主人告诉我们:“现在日子过好了,钱也多了。钱多了也不能浪费。李鹏总理不是说国家有困难吗,咱们日子紧点过。把钱储在银行里,支援国家。”人们都爱看彩电,她也喜欢彩电。若买,她完全买得起。但她老觉得,过紧日子对自己有好处,对国家也有好处。这样一想,不看彩电看黑白,倒是十分惬意了。
  彩电不是都不该买,我们是说有条件买的而不买应该受到赞扬;有条件买而买了。也是正当的。无可厚非。我们访问了一位姓刘的青年工人,他家的彩电既不是父母给的。也不是妻子娘家陪送的,而是靠结婚后夫妻俩每月储蓄30元积攒起来买的。听后,我们情不自禁地推而想之。如果我们所有的青年人在结婚的时候,都不向父母要彩电,能够象这位青年工人那样,靠自己攒钱买彩电该有多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保持健康的社会生活,普通工、农家庭这些细胞实在太重要了。我们访问了几位结婚不久、今年“拜新年”、出身于工人家庭的青年人,问他们今年给老丈人拜年拿什么礼物。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老丈人和丈母娘说了,烟挺贵的。不要买;酒也不要买,太费钱。千万别多花钱。买少了。咱们一点儿不挑(理)。推而想之,全社会的“老丈人”,不管是群众,还是干部,如果都能做到“买少了,我们一点儿不挑。”又该有多好!
  在采访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社会问题,做父母的负担太沉重了,造成这种情况,一是由于儿女向父母索取得太多,一是自己的义务感太强,相比之下,后一个原因似乎更为主要。在灯塔县,我们走进一户农民家庭,男女主人都是又典型、又普通的吃苦耐劳的农民。他们常常是夜半而眠三更则起。种地、种园子。打草袋子……终日不息劳作。四年来,给三个儿子娶了媳妇,送两个女儿出嫁,每个儿子结婚费用都高达5千多元。女儿结婚也都花了4千来元。在他们的观念里,儿女结婚。父母花这么多钱是应该花的,这叫做该花的就得花。陪我们走访的村主任说:农村80%的人家为儿女结婚而欠债,债一压上就是几年。当父母的自己却一双新皮鞋、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节俭是对的,因为给儿女结婚自己过苦日子就不该提倡了。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人们思考。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