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图书馆
辽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辽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辽阳日报 1990年1月17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2207
颗粒名称:
辽阳日报 1990年1月17日
分类号:
G216.2
摘要:
1990年01月17日出版的辽阳报,共包含4版。
关键词:
辽阳报
新闻
报纸
内容
一、统一全党对当前经济〓势的认识
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成绩,又要如实〓困难,就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应该注意的是对困难估计不足。党的〓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中,我们以经〓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开放,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国家经济〓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个国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中国历史发〓主流。同时,我国经济在前进中也存〓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充分认识当〓难的严重性,弄清产生困难的原因,〓步提高治理整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当前的经济困难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只有看清楚这一点才能深刻理解治理整顿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困难,突出地表现在通货膨胀明显加剧,总量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经济秩序混乱。这种困难决不是这一两年突然出现的,而是多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
这些问题主要是:
——社会总需求远远超过社会总供给,现在国力和社会生产能力已支撑不了庞大的建设规模和严重膨胀的社会消费需求。从1984年到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70%(按现价计算增长149%),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4%,城乡居民货币收入增长200%。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双膨胀,有相当部分是靠吃老本,靠打赤字和大量发票子,靠举借内债和动用结存外汇来支持的。现在,内债余额高达八百多亿元,将进入偿债高峰,货币流通量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工农业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现有农业已支撑不了过大的工业生产规模。这几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徘徊,加上人口增长,人均粮食产量下降到三百六十五公斤,棉花产量也大幅度下降。而工业生产增长过快,摊子越铺越大。特别是许多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常年失修甚至遭到破坏,大批耕地被占用,农村劳动力过多、过早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国家、集体和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减少。可以说,我国农业已处于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严重状态。
——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与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能源、交通、原材料的供应能力已支撑不了过大的加工工业。现在全国到处缺煤、缺电、缺油、缺钢材,大量工业生产能力长期闲置。交通运输发展严重滞后,货运和客运都十分紧张。
——资金、外汇、物资的分配权过度分散,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严重削弱。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地向企业和个人倾斜,国家可以支配的资金和物资越来越少。从1984年到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由26.7%下降到22%,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由56.1%下降到47.2%。中央掌握的外汇只占全国外汇收入的40%,省、区、市一级支配外汇的比重也在下降。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不论品种和数量都大幅度减少。在财权、物权如此分散的情况下,国家对需求膨胀想控制也控制不住,对结构恶化想调整也调不动,一般加工工业的重复生产、重复建设越来越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建设则越来越困难。
——生产、建设、流通领域中普遍存在着高消耗、低效益,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费、低效率的现象,各方面浪费严重。许多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物质消耗升高,成本增大,亏损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基本建设项目讨多,战线过长,许多工程不能及时投产,长期占用大量财力物力而形不成生产能力,这种状况是我国经济的致命伤,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困难重重的症结所在。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负有重要责任,应当从中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指导也有失误。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就出现了经济过热、货币发行过多、国民收入超额分配等现象,但党中央、国务院未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解决;一九八七年虽然提出了财政信贷双紧方针,但又没有坚决加以贯彻,以致问题越积越多。这些年来,对农村形势的估计一度过于乐观,对加工工业的盲目发展纠正不力:在改革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经济体制过程中,忽视了必要的适当集中;在强调徽观搞活的同时,忽视了综合平衡和加强宏观调控。由于对国情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国力缺乏清醒的估计,在建设和改革两方面都存在急于求成的偏向。经济工作中的问题,同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也是分不开的。出现这些问题的责任不在下面。党中央和国务院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多作调查研究,多走群众路线,努力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治理整顿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必须认真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坚定不移地把冶理整顿深入进行下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是正确的。经过一年来的努力,过高的工业发展速度降了下来,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控制,物价上涨势头趋于缓和,货币回笼情况比较好,整个经济在治理整顿中继续发展。国务院采取的以控制需求、调整结构为重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十三届三中全会由于受到当时情况的限制,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够,因此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对治理整顿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缺乏认识,很多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加上时间比较短,国民经济中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难关尚未渡过。
在治理整顿过程中,近来出现了市场销售疲软、某些企业产品滞销、工业速度回落过猛等现象。总的看来,这种情况对进一步治理整顿是有利的,但也存在着值得注意的消极影响,需要认真研究,具体分析,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变市场对企业的压力为动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另一方面,也要在宏观上采取必要的疏导措施,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努力增加有效供给,保证经济稳定发展。
经济稳定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如果经济长期陷于困境,政治就稳定不住,社会也安定不了。必须把治理整顿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而决不能动摇对治理整顿方针的贯彻执行。
充分认识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增强治理整顿的信心。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困难虽然比较严重,但从它的性质来说,毕竟是暂时的困难,前进中的困难,是完全有条件克服的。经过十年来的建设和改革,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经过一年来的治理整顿,取得了一些经验,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最近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的胜利,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全党出现了认识统一、团结增强的政治局面。这些都是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任何畏难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没有根据的。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完成治理整顿的任务,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治理整顿的时间和目标
用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由于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治理整顿不能急于求成,时间短了不行。中央〓定,包括今年在内,用三年或者更长一些对间,努力缓解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矛盾,逐步减少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基本转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为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峈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是:
——逐步降低通货膨胀率,要求全国零售物价上涨幅度逐步下降到10%以下。
——扭转货币超经济发行的状况,逐步做到当年货币发行量与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相适应。
——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逐步消灭财政赤字。
——在着力于提高经济效益、经济素质和科技水平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争取国民生产总值平的每年增长百分之五至六。
——改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力争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步增长,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和运力不足的矛盾逐步缓解。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建立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
治理整顿工作必须抓住的四个重要环节。一是,继续压缩社会总需求,解决国民收入超分配问题: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整顿经济秩序,克服生产、建设、流通、分配领域的严重混乱现象;四是,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大力提高各个方面的经济效益。必须强调,在抓紧这四个重要环节进行治理整顿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把教育和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注意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且把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同治理整顿很好地结合起来。
无论是治理整顿期间还是治理整顿任务完成之后,都必须始终坚持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是四十年来最重要的教训。这种指导上的失误,严重挫伤群众积极性,往往造成巨大损失,是经济工作中的要害问题。因此,治理整顿期间也好,治理整顿任务完成之后也好,都必须深刻记取这个教训,任何时候都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牢固树立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决防止片面追求过高的发展速度,始终把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放到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上来。
三、继续控制社会需求和
坚持财政信贷双紧方针
坚决控制社会总需求仍然是进一步治理整顿的首要任务。从根本上说,国民经济中存在〓困难和问题,是多年来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国民收入超额分配引发出来的。不下决心紧缩需求,过几年紧日子,其他诸如改善结构,整顿秩序,提高效益等等问题都难以解决,国民经济也就不可能出现基础牢靠的真正转机。对于这一点,全党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坚定的认识。
继续压缩投资总规模,坚决调整投资结构。中央要求,1990、1991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要维持在甚至低于1989年的水平。在控制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大幅度压缩一般性建设的投资,保证基础产业必不可少的投资需要。在治理整顿期间,一律不准建设新的楼堂馆所,原则上不上新的一般加工工业项目,特别是那些高能耗、超前消费的产品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搞。基础产业的重点建设,也要根据财力物力和其他条件的可能,有先有后,不能齐头并进,优先安排好农业、煤炭、原油、电力、铁路和一些原材料工业的建设项目。所有新的工程立项,必须经过正常程序审批,严格把关。开征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差别税率,促进投资结构的改善。加重地方和各行各业开发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责任。
切实控制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必须坚决纠正近几年来盲目提倡高消费的错误做法,务必使消费基金的增长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加强对工资基金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工资奖金以外其他个人收入的控制,纠正和禁止滥发奖金、实物和擅自扩大津贴、补贴的现象,改进和完善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继续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严格控制专控和非专控商品的购买。一切行政事业单位,都要基本停止购置新的设备。
逐步缓解分配不公的社会矛盾。社会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全社会广为关注和劳动群众强烈不满的问题。在控制消费需求的同时,对这个同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要改进和完善工资奖金制度,逐步克服职工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切实加强对某益公司人员。某些从事“第二职业”人员,以及私营企业主和部分个体工商户收入的监督与调控。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推行个人应税收入申报制度,并改进和加强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管工作。
坚持实行从紧的财政信贷政策。这是紧缩社会总需求的根本性措施,一年来在执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决不能因为目前部分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等现象而从总体上动摇这项政策。在这个前提下,根据新的情况,采取必要的灵活措施,按照产业政策有重点地解决某些方面资金困难的问题,以利于促进生产的稳定增长,伹不得用于扩大基建规模和增加消费基金。
——在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切实加强税收征管,特别是加强对集体、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的依法征税工作。严格清理各种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停止执行。采取适当政策和过渡步骤,逐步把部分预算外资金转入预算内,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除了国防费用、重点建设基金、必要的价格补贴等项开支之外,明后两年其他各项财政支出都大体维持今年的水平,有些支出特别是事业费和行政管理经费还要在今年的基础上作不同程度的压缩。坚决撤掉一些过多的重叠的行政事业摊子和可有可无的学会、协会、中心、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中央银行必须管住票子,控制住信货总规模。明年的新增贷款和货币发行量,大体维持今年水平。新发放的银行贷款,严格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优先保证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资金的需要。进一步清仓利库,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企业要按规定比例增补自有流动资金。加强现金管理,积极清理各种拖欠款项,扭转资金“体外循环”现象。
四、加强农业等基础产业
和调整经济结构
全党全国动员起来,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问题,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要迅速在全党全国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衣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确保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保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中央和省、地、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各项经济工作都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省一级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的领导,特别是粮食调入省,必须作出不断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的规划。地、县级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棉花生产上。粮食、棉花和其他主要农副产品能不能搞上去,农业是否真正增加了后劲,要作为考核省、地、市、县工作的重要标准。
——各个方面都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要逐年增加用于农业的比重,省、地、市、县都要尽可能把较多的地方机动财力用于农业建设。逐步提高乡镇企业税后留利中用于补农资金的比例。积极引导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劳动积累,这是增加农业投入的主体。组织广大农民持续开展讲求实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千家万户广积农家肥,培植和提高地力,加强草原建设,积极发展畜牧业。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出兴修水利、农业资源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发展养殖业、推进农业机械化、植树造林、修建农村公路和其他设施的规划,并认真付诸实施。
——积极推广适用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重点推广若干项花钱较少、增产显著、适用性强的良种技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各级政府要在资金、物资和技术力量方面给予支持。
——各行各业都要大力支援农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重视农用生产资料工业的建设,对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等生产所谓的资金、能源、原材料要优先保证供应。农用工〓门要坚决完成国家计划的生产和供〓务,坚持和完善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的〓办法。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家〓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地逐步调整重〓产品的收购价格,合理协调农村经〓的比较利益,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的生产。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执行的农村政策。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责任制,应当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极建立和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的庄〓科技服务体系,努力完善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农民自愿〓则,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发〓的集体经济。进一步办好国营农场,
——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全〓必须继续认真贯彻实行计划生育和保〓地的基本国策。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施。实行指标管理,坚决改变近几〓农村中放松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失〓现象。要大力保护土地资源,有计划〓垦荒地,坚决制止和纠正滥占耕地〓现
努力保持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生产〓定增长,大力提高运输效率。煤炭工〓先要抓好统配矿,稳定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煤炭生产,同时积〓展地方煤矿的生产和建设。原油和电〓产要稳步增加,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工业部门要积极调整产品结〓增产短缺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交通〓业要努力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扩大铁〓制口段的通过能力,进一步挖掘现有〓的潜力。公路、水运、航空等行业〓合理组织运输,切实改进管理,提〓输效能。进一步发展通信事业。
——实行能源、原材料和运输增〓调整结构的任务,关键是要动员这〓门的干部和职工充分挖掘潜力,厉行〓节约。同时,在投资、贷款、物资供〓方面实行重点扶持措施,以缓解这〓业生产和运营的困难。
——在抓好能源、原材料和运输〓的同时,必须进一步突出抓好节约能〓原材料和运力的工作,大力提倡和鼓〓个方面节约用煤、用电、用油、用材〓水、用运力。
大力调整加工工业,克服盲目发〓象。努力使加工工业同农业、基础〓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协调,同市场〓的变化相适应,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控制和压缩加工工业的重点〓是高耗能、高耗原材料、高用汇、〓平和严重重复生产的一般加工工业;〓助长高消费、超前消费的行业和产〓同时,积极进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改善企业组织结构,充分发挥现有机〓造包括军工在内的企业的巨大潜力,〓生产能够增加有效供给的产品,增产〓够出口创汇和替代进口的产品。
——轻纺工业要根据城乡居民不〓层次的需求和购买力水平,逐步调整〓结构,尤其要注意开发适应农村需〓日用消费品。机电工业要努力研制和〓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业所需要的机电成套设备及其基础元〓件,增产适用的农业机具和其他农用〓具。
——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根据调〓工工业的要求和经济效益的标准,列〓制生产、淘汰生产和保证生产的产〓录。对国家明令公布淘汰和停止生产〓品,银行停止贷款,电力部门停止供〓物资部门停止供应燃料和原材料,运〓门不予运输。在加工工业生产战线过长〓能源、原材料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些重要生产任务要在地区和企业之间〓标,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
充分发挥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用。必须牢固树立搞好大中型企〓能稳定国民经济全局,才能增强国家〓实力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观念,真正〓中型企业排忧解难,帮助它们发展。
——所有大中型企业都要健全和〓各项基础工作,改善经营管理,进一〓高企业和职工的素质,充分发挥广大〓的积极性,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经营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强自主经营、自负盈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这是发挥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的关键〓在。
——各个行业要对现有的国营大中型〓业进行分类排队,根据国家的产业政〓根据能源、原材料和运力供应的可〓按照经济效益的高低来合理分配资源〓则,确定必保的企业名单,从能源、〓料、运力和资金方面优先保证这些企〓需要,决不允许截留分配给大中型骨企业的资金、能源和原材料。
——坚决制止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和摊〓减轻企业负担,为它们创造更好的平竞争条件。
按照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方〓积极引寻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十一届〓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货展,为支〓业、解决就业、繁荣经济、增加收入〓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农〓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品质量差,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同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争原料、争能〓问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改造和提高。
——乡镇企业的发展,一要立足于农〓品和当地原材料的加工,但不同大工〓原料和能源;二要发挥劳动密集和传〓艺的优势,积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为大工业配套和服务。应当在大力加〓业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沿〓述方向继续发展。
——各地区要认真整顿乡镇企业,按〓家产业政策引导效益好的企业积极发〓下决心关停并转消耗高、质量差、污〓重以及与大企业争原料、争能源而效〓很差的乡镇企业。通过调整和整顿,〓乡镇企业改进结构,改进经营管理和〓作风,提高技术,提高效益。
在坚持公育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济成份。我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管理和引导,鼓励它们在国家允许的〓内继续发展,发挥它们在发展社会生〓方便人民生活和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极作用,限制它们不利于社会主义经〓展的消极方面。
继续支援“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在治理整顿过程中,对于老革〓据地、少数民族、边远和贫困地区,〓继续贯彻执行扶植政策,帮助它们发〓产和增强自力更生能力,逐步改变落〓貌。
广开就业门路,妥善安置待业人员。〓投资规模的压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在建工程下马,一些生产企业关〓转,必须采取统筹安排、社会救济与〓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在城市和农村都〓设法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增加新的工〓位,妥善解决多余劳动力的出路。这〓证治理整顿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问〓也是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保障。必须〓指导,周密筹划,认真做好这项工
五、认真整顿经济秩序特
〓流通秩序
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持别是流通领域〓,逐步消除流通领域秩序混乱的状〓明年必须在整顿煤炭市场方面首先有〓突破。所有统配矿生产的煤炭、地方〓国家的部分煤炭以及经铁路运输的计〓出省煤炭,均由国家管起来,统一分〓统一订货,统一运输,统一调度。除〓家批准和有关部门指定的经营单位以〓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经营煤炭。〓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也都要下大力〓理那些从事中间盘剥的各种公司和经〓位,以及那些生产企业所设置的变相〓出厂价格和转手倒卖的各种服务公〓坚决砍掉那些重利盘剥、扰乱市场、〓物价的中间环节。
坚决整顿市场秩序。计划外自销生产㚻实行公开销售制度,即实行资源数〓开,价格公开,销售对象公开,结算〓开,严禁私人从事重要生产资料的〓活动。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任何地〓部门和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在重要〓品流通领域,要把批发环节掌握在国营商业和供销社手里,发挥它们的主渠道作用,禁止私人从事长途批发业务。
逐步〓决生产资料价格“双〓制”问题。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在我国具体条件下采取的一种过渡办法。现在它的弊病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和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明后年要结合价格调整,先对统一分配煤炭的价格,变“双轨”为“单轨”,以后逐步增加取消“双轨制”的品种。对于短期内难以取消价格“双轨制”的商品,通过适当提高计划价格、严格控制需求和加强管理自销价格的办法,逐步缩小两种价格的差距。
必须下大力量加强市场管理和物价管理。商业、物资、外贸系统要端正经营思想和作风,建全规章制度,禁止违法倒卖紧俏物资和商品等经营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充实和加强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的力量,提高工商税务人员的素质,严厉打击和取缔各种违法经营。已经实行专营的商品,要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专营办法。健全物价管理制度,充实物价管理力量,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严禁哄抬物价,坚决制止各种乱涨价、变相涨价和易地涨价行为。
坚决制止和纠正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目前,生产、建设、流通领域以及一些部门、机关和事业单位,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情况十分严重,已经引起城乡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和纠正。任何部门、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对于违反者,要追究责任并给予处分。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企业、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拒绝。
六、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
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治理整顿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端正指导思想,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以及依靠乱涨价提高收入的倾向,真正下大功夫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科技水平,讲求经济效益,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经济发展路子。必须制定得力措施,把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具体化,层层加以落实,并作为考核各级经济组织和企业工作好坏的主要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克服当前我国的经济困难还是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都必须把促进科技进步放到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
——在治理整顿期间,要选择一批投入少、效益高的科技成果,集中技术力量和科研经费,进行大面积推广,普遍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根据实施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选择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項目,高技术产品、出口产品及进口替代产品项目,组织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攻关,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引进设备的国产化,发展高技术产业。
——技术改造资金必须真正用于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物质消耗,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决不得以各种名目用于在低水平上扩大生产能力。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克服“以包代管”的现象,下大力量健全和完善从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到经济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和规章制度,严格工艺规程和劳动纪律,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素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节约中求增产,向经营管理要效益。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
认真抓紧抓好扭亏增盈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制定扭亏增盈计划,进一步完善亏损企业各种形式的扭亏增盈责任制,认真帮助和促进亏损行业和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挖掘潜力,大力减少和逐步消灭亏损。盈利的行业和企业也要努力消灭亏损产品,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
扎扎实实地全面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现在所有的生产、建设、流通单位,所有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几乎都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潜力很大。所有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部要抓好“双增双节”工作,认真进行清产核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在一切环节上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堵塞跑冒滴漏,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加强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督,严格财经纪律。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必须充分发动群众,长期不懈地抓好“双增双节”工作,深入开展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治理整顿期间,尤其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抓好这件大事。这不仅对于克服经济困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廉政建设,改善社会风气,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关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七、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
对外开放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关系。第一,治理整顿决不意味着改革停顿不前,更不是不要改革。治理整顿不仅将为改革的深入和建康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它本身也需要改革的配合;第二,在集中力量进行治理整顿期间,改革要围绕着冶理整顿来进行,并为它服务;第三,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都不是目的,它们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此,决不能把治理整顿同深化改革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对治理整顿不积极也就是对改革不积极。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明确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程度、方式和范围,要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向地方、企业放权让利,以利于搞活经济,是改革;合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也是改革,而且是更艰巨的改革。在当前的治理整顿期间,深化和完善改革的重点,一是要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稳定、充实、调整和改善前几年的改革措施;二是要根据治理整顿时期应当多一点计划性的要求,适当加强集中。这种集中是在发挥地方、企业正当积极性基础上的适度集中,而不是那种否定地方和企业必要自主权的过度集中;三是要在继续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逐步建立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经过治理整顿,经济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以后,我们将有可能把改革进行得更好和更加深入。当前,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和完善改革。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利于调动企业和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应当继续坚持。同时,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兴利除弊,不断加以完善。对承包基数和递增包干比例过低的企业,适当提高其基数和比例。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关系的多种承包形式,并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试占。继续实行和完善厂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思想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密切党政关系,加强厂长、书记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办好企业。继续促进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企业集团。
——现行的财政包干体制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可以调动地方当家理财、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弊端主要是助长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和重复建设。改革的方向不是回到统收统支,但要有助于兴利除弊,有助于适当提高中央财政的集中程度。在财政包干体制未改变之前,为了渡过明年的财政难关,并缓解各地负担不平衡的状况,对有上交中央财政任务的省市,应分别不同情况,适当提高上交中央的比例。同时,中央对地方的某些专项补贴要适当减少。
——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有利于加强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严格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总规模。中央银行要对专业银行实行归口领导和管理。进一步整顿金融秩序,纠正各金融机构间不合理的业务交叉。坚决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计划的要求发放贷款,不能片面强调企业化经营。坚决整顿和裁并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以及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取缔私人银行和钱庄。金融体制的改革,要同调整信贷结构和清理已经发放的贷款结合起来。
——现行的外贸承包制对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助长了外汇的分散和外贸经营秩序的混乱。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逐步改变外贸和外汇过于分散的状况,实行适当集中。大宗初级产品出口和重要物资进口,由国家指定的外贸公司统一经营。除国营专业性外贸公司、工贸公司和有外贸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之外,其他外贸公司要取缔、撤销,禁止私人经营对外贸易。有外贸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不能收购别人的产品出口和倒卖进口物资。调整地方、企业的外汇留成比例,原则上取消外汇留成的地区优惠政策。所育对外贸易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都由银行结汇。要加强外债的统一管理。整顿和清理借债窗口,克服多头借债的现象。国家下达的借债控制指标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
——改进物资管理体制,适当提高重要物资国家统一分配的比重。原有企业上调国家统配物资的基数不能减少,基数低的要适当调高;新投产的企业要按国家投资的比重上调产品;企业的自销产品,要划出一块,由国家导向,定点定量供应,以保证国家重点生产建设的需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国家统配物资分配计划的落实和订货合同的兑现。对于不完成国家统配计划的,停止供应其重要物资。
——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稳妥地继续推进价格改革。适当集中物价管理权限,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价格的管理。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保持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已经放开价格的商品,要继续放开,但必要时可对其中的某些商品实行最高限价,或实行提价申报制度。价格结构的改革,要在严格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前提下,有领导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
——改进计划体制,适当增加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和比重,强化指令性计划的严肃性,完善指导性计划的实施办法。适当上收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由中央审批,并根据产业政策适当调整某些行业的投资限额;地方小型和限额以下项目,原则上集中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同财政、投资、物资、外贸〓体制的改革相配合,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区市的计划管理权限,并改进和完善对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的计划管理办法。进一步理〓计划、财政、银行三个部门的关系,发挥计划部门进行综合平衡、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综合协调经济杠杆的作用,使计划、财政、银行之间紧密配合,按照治理整顿的要求,统一步调,统一行动。
坚持对外开放,更有成效地扩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不变的方针。在整个治理整顿期间,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对外开放与治理整顿互相促进。
——努力保证全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坚持并改进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占产品出口生产中的困难,积极发展出口商品生产。按照内外销兼顾的原则,继续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控制和减少短缺的资源性产品、初加工产品的出口,积极增加机由产品等工业制成品以及深度加工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发展创汇农业产品的出口。大力更新花式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信守合同,改班推销服务,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在努力扩大出口创汇的同时压缩进口,争取外贸收支平衡乃至略有结余。以适应外债还本付息的需要。严格禁止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和一般机电产品〓进口,把有限外汇真正用于进口必需的设备和物资。凡是国内能够生产的原材料和机电设备,都要积极采取措施组织生产。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积极发展进口替代,加快国产化的进程,努力减少由于压缩进口对国内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继续积极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认真执行有关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已经建成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更加积极地吸收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商直接投资,多办一些利用我国现有企业进行改造的合资、合作企业。对能够争取到的长期低息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要积极争取。必须加强对外债的借、用、还三个环节的管理。
——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充分发挥它们在对外开放方面的窗口和基地作用。继续提倡和鼓励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基本政策措施不变,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八、加强党对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任务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克服困难,摆〓经济困境,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保持国家稳定是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政治稳定是前提,经济稳定是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经济部门、企业和农村的党组织,都要从国家的全局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同时,努力保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大力加强治安工作,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进行形势教育和国情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长期进行下去,决不半途而废。
——广大党员、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地方做到的,中央首先要做到。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人民渡过难关。
必须加强集中统一,加强组织纪律性,反对分散主义。为了实现艰巨复杂的治理整顿任务,每个党员和党的干部都必须把思想、言论、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务必使全党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力量克服目前的困难。必须坚决反对分散主义。任何分散主义的行为和倾向,都势必削弱党的战斗力。全国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同心协力,坚持治理整顿,求得全国大的经济环境的根本改善,各地区、各部门才有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阳奉阴违,顶着不办的,都必须给予严肃的批评;情节严重的,必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必须坚决克服腐败现象,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党风建设。对于那些败坏党和人民事业的腐败分子,必须依法严厉惩处,决不能姑息迁就。不这样做,党就无法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不这样做,党就必然会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有蜕化变质的危险。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依照党章从严治党,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痛下决心,排除阻力,克服各种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恢复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今后也决不会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决不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和民族独立来换取别人的施舍。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不论是暂时的经济困难。还〓外敌对势力的捣乱,我们都〓只要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更生,艰苦创业,国家就一定能够强〓来。并获得世界人民的尊敬。
中央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事业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正在继续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困难〓中的困难。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结在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埋头苦〓心协力,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前的暂时困难,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新华社 北京1月16日消息)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机构
辽阳日报社
责任者
辽阳日报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