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书墨河古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1085
颗粒名称: 意愿书墨河古城
并列题名: 记李家瑞和李静漪夫妇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12月17日,辽阳日报发表了“意愿书墨河古城”一文,文章介绍了李家瑞和李静漪夫妇对辽阳书画的普及与兴旺所做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 辽阳市 李家瑞 文化 墨城

内容

提起李家瑞和李静漪,大概辽阳的文化墨友过多少年都还会念叨这老夫妻俩。毫不夸张地说,八十年代古城辽阳书画的普及与兴旺,与他们夫妻的呕心操劳是分不开的,难怪李家瑞成为全省书画界闻名的“文化张罗人”,也难怪他的传略今年五月被荣幸地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大辞典》。
  在那新旧中国殊死决斗的1946年,当时都只有19岁的李家瑞和李静漪,参军后,作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第四期学员,投身于解放区的文化事业。从此,他俩和新中国的文化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共同的理想与志趣,使风华正茂的这一对恋人互相吸引着。1955年李静漪这位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带下硝烟的副连职文艺女兵,来到辽阳,与早些时间转业到地方的李家瑞结为伉俪。
  时光到了八十年代,李家瑞和李静漪也携手步入了老年。过去岁月,俩人对文化艺术的挚着追求和已取得的成就,使老夫妻回首往事,感到欣慰;眼前生活,4个儿女都有可心工作,老俩口即使离休也是百分之百开饷,无有后顾之忧。可他俩不甘在安逸中就这样生活下去,他俩要凭借着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炽热感情,暮年之中在古城辽阳继续有所作为。
  1982年开春,经李家瑞的上下“鼓动”,四处奔波,辽阳画苑在人们新奇的眼光中诞生了。李家瑞任经理,李静漪尽心帮着料理画苑的大小事务。这片坐落在闹市区的专营文房四宝和装裱书画的苑场,对于渴望文化滋润的古城人民来说,犹如绿洲中的一汪泉眼,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省内外以至海内外的文人、学者也以光顾辽阳画苑,来领略古城文化的风采。
  在辽阳画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中,李家瑞又组办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辽阳分校,他任校长,老伴李静漪任教务主任。京北三省21个市县的661名学员已经从这里毕业,在东北大地上挥书舞黑。许多学员在赞誉辽阳是“北方书画的中心”时,也欢称辽阳是“书画的黄埔军校”。而这里面,凝聚着李家瑞、李静漪老夫妻的多少心血啊。
  这些年来,李家瑞、李静漪在竭力经营辽阳画苑、组办书法函授分校为同时,还频繁地为老干部、部队指战员和青少年举办书画学习班,团结和组织温同春、王雪操等辽阳书法名人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弘扬王尔烈、曹雪芹等历史文人,往省城和北京推荐书画作品……老夫妻俩每夭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到一起就离不开书法、国画这个谱,有时半夜有谁想起个书画的什么向题,就捅醒另一个,老夫妻就又开始了嘀嘀咕咕。家里的事务,都推给了尚未成家的老女儿、老儿子,儿女常抱怨爹妈:整天在外忙乎书画,回家还是摆弄书画!不图钱,不图位,都60开外离休好几年的人啦,还忙个不够!
  是呵,书画,书画,倾注着李家瑞和李静漪这对文化老兵的满腔心血。为使书画成为城乡人民的广泛爱好,成为古城辽阳的显著标记,这对老夫妻在暮年将奔波不息,不息。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白丁
责任者
李家瑞
相关人物
李静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