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0207
颗粒名称: “老党”
并列题名: ——记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刘惠庚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讲了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刘惠庚的故事。
关键词: 共产党员

内容

〓本不老,今〓不娃老,名〓是辽阳市太〓家乡蛤蜊村〓妇女。只因〓的人”(共〓在村里爱〓肯帮助人,〓么叫真,于〓便送她这个〓党”成了她〓日子一久,村〓称呼她真名
  〓来了”。村〓纷,她闻讯化干戈为玉
  〓”又出现在〓家,打场、〓干自家的活
  事去找‘老〓村里人爱这〓信任她,从〓了一个共产〓。
  春天,“老〓“光彩〓了
  3月,大地尚未解冻。蛤蜊村决定打一眼机电井,开发100亩水田。村党支部把这副担子放在“老党”刘惠庚肩上。这担子对她来说并不轻松。村里没钱投资,也没人手,要靠受益的66户农民出钱出力。这事儿虽符合农民心愿,但真正办起来,谈何容易!
  刘惠庚背着刚满3岁的小儿子亮亮走东家、串西家,白天、晚上,费尽唇舌,用7天时间,筹集到2万多元。接着,她和村里另一个农民一起,跑市里买电线、购电杆、雇人手,忙个不停。
  雇人挖电杆坑,讲定挖一个坑15元。抡起镐头刨下去,铁镐又崩了回来。大地还没开化,这活儿不好干,雇来的人转身走了。“老党”两天没雇到人,急了,去找亲属:“帮俺把电杆坑挖了,维持了这件事,就算公一半私一半吧!〓亲属帮了她这个忙,挖完坑、立上杆又架上了电线。
  为给群众省钱,“老党”能自己干的事决不花钱雇人。电线架起没通电时,怕被偷走,雇人看一宿最少得10元。她一连看3宿;雇推土机平整土地,司机的中午饭由她来做,自家的大米、鸡蛋、鸭蛋、豆油、柴禾没少搭;水田插秧期间,看水的因事外出,她又顶上去,一看就是大半夜。干这些活,她不要一分钱报酬。
  正是泡田的紧张时刻。大伯嫂家的3亩多水田离机电井近,灌田方便。可“老党”却对嫂嫂说:“今年俺管这事儿,水紧,你就跟俺受点委屈,先可别入灌田。“老党”先人后已,公平看水,尽管用水紧张,但村里没发生一起“水纠纷”。
  “亮亮掉水里啦!”正在看水的刘惠庚听到喊声,急忙跑了过去,把掉进水坑里的儿子拽上来,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这已是亮亮第4次掉进水沟里,险些呛着。这几十天来,亮亮跟她没少受罪。因为没人带,她走到哪孩子带到哪,打初春那阵子,她在大地里忙活,把孩子放在坝埂上,用棉祆一围。孩子冻得直哭,胯下皮肤被冷风吹裂,疼得不敢走路。
  不知是谁恶作剧,还把刘惠庚家育苗床上的塑料布割了大口子,4床稻苗全被冻死。捅秧,刘惠庚花30元重买的苗。仍不够田。群众得知,你送几撮,他送一筐,帮她插上秧;锄草、追肥时,也有人主动来帮她。村民说,“老党”为咱能吃上大米,连家都不顾了。她有困难,咱不能眼瞅着。
  收获季节。“老党”领着开发的100亩水田平均亩产达500公斤。可她家和她大伯嫂家由于水没上足,产量略低。她觉得对不住嫂嫂。晚上,她和在村办企业工作的丈夫商量:“大嫂家水稻产量不高,她家的脱谷费由咱家出吧,咱吃点亏没啥,别让嫂嫂跟俺吃亏,谁让咱是共产党员呢!”丈夫笑了,点点头。
  蛤蜊村的农民第一次吃上自己种的大米;“老党”在他们眼中更高大了。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维德
责任者
韶言
责任者
刘惠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