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巴西博士谈黑嘴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9807
颗粒名称: 马克·巴西博士谈黑嘴鸥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8月6日盘锦报登载关于黑嘴鸥的文章。
关键词: 黑嘴鸥 生存 环境

内容

●辽师大实习生 段春娥
  在靠近双台子河口的辽东湾的潮间带上,两只美丽漂亮的特种鸥缓缓飞翔,一忽儿凌空直上,一忽儿俯冲低掠,间或,各自捕捉一只小蟹,抖抖项羽,把小蟹吞食掉。
  它们用黑嘴白眼圈黑头白颈红足花尾淡灰色身躯,装点着这远离人烟的空灵境地。
  这种鸥就是世界上稀有的濒于灭绝的黑嘴鸥。
  7月29日,世界著名鸥类专家马克·巴西博士在盘锦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上说:
  “黑嘴鸥的孵蛋早于其它鸟类,它大约开始于4月末5月初。因为此时植被不高也不矮,不疏也不密,它们可以互相关照。此时,淡水和咸水还殃及不到盐碱滩,而6、7、8月份,降水剧增,河流涨溢,海潮也大,鸟蛋就会有被冲走的危险。孵化出的幼鸟3天后可入水游泳,可是鸟蛋不会游啊!”马克风趣地说。
  “鸟蛋孵化成雏鸟后,由成鸟捉来易消化的软食(如虫类)喂养它们,3至4星期后幼鸟便能离巢远游,但不能自己觅食,仍须成鸟喂养。
  幼鸟变为成鸟后,面临择巢问题,马克博士强调说,“黑嘴鸥的巢穴随着季节、植被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着,而今年的任务就是找出它们究竟在什么地方生活。”
  他说:“中国的很多河流流向海洋,在流淌过程中夹杂着大量泥沙,这些泥沙淤积成滩涂,含有大量有机质、腐殖质和浮游生物,是黑嘴鸥最适宜的生存场所。在靠近潮间带的一条狭窄的带子上,它们可以啄食一些小蟹、小鱼及小虫,并在附近的矮草中筑巢栖息。”
  “几年前,三角洲的拦海大堤的修筑,无疑是改变(某种程度是破坏)了黑嘴鸥的生存环境。堤外太湿、堤内太干,因此会引起高植被的蓬生,而又离捕食区太远。”
  从4月末开始,马克和梅伟义两名专家陆续发现1370只黑嘴鸥(其中幼鸥370只)。他们还发现,由于这些鸥巢离公路太近,仍然有些鸟蛋被人偷捡走。由于繁殖地植被的变化,保护区面临着如何为黑嘴鸥寻找出一块适合它们生存繁衍的场地的问题。
  马克博士说:“尽管人与鸟不同,但鸟同样有条件生存,既然人类已经侵占了鸟的生存空间,就要给鸟类以保护。”由此他制定了一个考察管理计划,那就是切割1平方公里土地,或成条状,或成格状,因为这样更适宜于它们生存。他还说,他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顾问梅伟义博士明年将亲自参加切割工作,看一看一天能切割多少草,将需要多少人力。他说这切割虽只是一个实验,但希望明年返回研究时看到一个可喜的景象,那就是:创造条件,扩大黑嘴鸥的种群。
  一个外国人都能如此热心于自然生态的保护,而我们盘锦地面上的每一个公民应持什么态度呢?那些偷捡黑嘴鸥蛋的人,应愧敛其手了吧!
  当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做到辽河三角洲的开发与黑嘴鸥的保护两不冲突,互为协调。让我们为保持和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都做出各自的努力。为黑嘴鸥的生存留得一席空间!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段春娥
责任者
马克·巴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