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金刚石钻头诞生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8271
颗粒名称: 辽河油田金刚石钻头诞生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2月丛春艳被调入辽河油田钻采研究院,他总共获得12项科研成果,最能体现他的科研精神的要算研制辽河油田自己的金钢石钻头了。
关键词: 丛春艳 科研成果 金钢石钻头

内容

前不久,丛春艳被调入辽河油田钻采研究院。十几年来,他总共获得12项科研成果,而其中最能体现他的科研精神的要算研制辽河油田自己的金钢石钻头了。
  多年来,辽河油田钻井用的金钢石钻头一直是靠大港油田和华北油田提供,仅购买这一项产品每年就要开支200万元以上。1987年钻井一公司管子站科技人员丛春艳被授命研制金钢石钻头。在一无图纸,二无信息来源,三无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丛春艳开始了研制工作。他先到大港油田和华北生产厂家学习取经。然而在商品竞争的年代里,谁又肯无私地把技术献给自己的用户呢?在一无所获扫兴而归的途中,丛春艳不止一次地反问自己:“人家是人,咱也是人,可人家能生产出金钢石钻头,咱为什么就不能?”
  往往灵感是在重重压力下产生,经过成百上千次琢磨,一个大胆的方案终于在他心目中孕育成熟了,即先仿照原样制造一个金钢石钻头。对,说干就干。于是仅用一个晚上他就拿出了仿造方案。接着便是绘制外部形状图,设计棋具图,最后是确定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这其中最难的要算确定工艺参数了。
  铜、镍、锰合金燃料的配比怎样计算,钻头燃烧时电炉恒定温度应该是多少?这一系列问题都还是未知数。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丛春艳翻阅了《金属学》、《铸造学》等十几本书籍。他一边阅读一边分析一边计算,六七天的日日夜夜里,他废寝忘食,人熬瘦了,双眼布满了血丝。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生产金刚石钻头的方案终于出台了。
  为了尽快投入试验,他两次放弃旅游的机会,也放弃了为岳父奔丧,一心扑在投料试烧前的准备工作中。最难忘的一天终于来到了。1985年9月25日上午,经过几个月精心设计研制的钻头就要送进电炉中铸造锻烧。随着模具推进电炉的一刹那,丛春艳的心也随之跟了进去。是兴奋激动还是担心害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总之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时间一分钟一小时地过去了,好不容易挨到了第二天早晨。当炉门打开的一瞬间,人们摒住呼吸,十几双大眼睛一齐投向模具。当除掉模具,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刚石钻头呈现在众人眼前时,在场的人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丛春艳更是喜出望外。他象母亲喜欢刚刚出世的婴儿那样,左端详右端详,不知不觉泪水模糊了视线。
  丛春艳研制的钻头经过钻井工人分别在三口井上实验,结果证明比大港生产的钻头单只累进尺提高了百分之十一点九,机械钻数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一。从此,辽河油田结束了购买金钢石钻头的历史。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丁秋颖
责任者
丛春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辽河油田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