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7056
颗粒名称: 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90年10月23日盘锦报登载关于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市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文章。
关键词: 农业 生产 发展

内容

朱延明 齐广海
  实现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关系到四化大业成败、国家安危的大事。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号召:“要迅速在全党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
  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中央和省、地、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各项经济工作都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地、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棉花生产上。”作为县一级的党委,如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看法。
  一、正确处理稳定与完善的关系,进一步释放家庭经营的能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广大农民群众创造的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经营形式。它如一剂灵丹妙药,使貌似衰老的、久治不愈的盐碱地返老还童。我县自1983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去年,仅七年时间,粮食总产增长一倍,粮食单产达到550多公斤,全县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实践证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家庭这个“经济细胞”在裂变中释放出了大量的能量,使我县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要有一个成长完善的过程,再加上当初对承包责任制认识上的不全面以及政策上的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存在许多急待完善之处。但是不能认为家庭经营的能量已释放殆尽,不能对家庭经营形式产生疑惑和动摇。其一,家庭经营适合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我国不可能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大规模的集约经营。其二,家庭经营符合亿万农民群众的意愿,受到亿万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最欢迎的是科技,最反感的是农用物资涨价,最担心的是政策变化。近几年来,我县农民都把土地看作是生活上的保证,心理上的依托,这个观念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即使是已经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也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其三,当前在一部分农村确实存在土地年年串,承包不兑现的现象,致使地力下降,有机质含量减少。这是由于家庭经营的不完善带来的,不能归昝于家庭经营本身。我认为,家庭经营还有较大的潜在能量,我们应进一步发掘。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广大农村来说(少数商品经济发达的乡村除外),必须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稳定上统一思想,在完善上做文章。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动每个农民家庭的经济神经,是关系到稳定农民,稳定农村的大事,必须正确处理稳定与完善的关系。所谓完善,就是从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对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修改、完善。如清理整顿承包合同,加强对上地的管理,制定政策,解决资源占有不合理的问题,解决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问题。所谓稳定,就是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要稳定民心、稳定大局,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操之过急。就我们县来说,今年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以村为单位,把耕地、荒田、水塘、苇塘等资源调查清楚、登记造册。二是清理、兑现、重定新合同,在人均占有土地2.5亩以上的村屯,工业很不发达的村,可以改变均田制,实行三田制,即:口粮田(保证农业人口用粮),责任田(完成定购任务和村以上各项负担)、招标田(收缴租凭费)。三是对资源占有不合理的现象,按照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行调整。
  二、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长期保持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势头。
  “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既容纳了农村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又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把个人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由于经验不足,加之天灾,在一段时间里,县里的各级领导程度不同地存在重分轻统,甚至部分村只分不统。有的村不能为家庭经营服务。家庭办不了、办不好的事,集体没有办或没办好,种田水平有所下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一定数量的村多年集体经济薄弱化,农民的集体观念淡薄农村最基层的社会主义阵地削弱,正象有的人说的那样:“自己种地不用你,有了钱花不靠你,遇到难题就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
  统和分是双层经营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要长期保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势头,必须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近一二年,我县着力建立统的机制,增强统的功能。基本上已做到了统一管水,统一科普培训,统管农业生产环节,统管农田基本建设,部分村做到统管农用物资,统管种子。从明年开始,要逐步在乡级建立健全四站一公司,即农业技术推广站、水利站、农机站、畜较兽医站和乡镇工业供销公司,与服务对象建立服务合同,逐步将其办成经济实体,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村级,要针对一穷二散的经济特点,采取以政策引导为主,用低偿保本服务为手段,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问题。在逐步增加集体积累的前提下,使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变组织协调、物资服务型为服务实体型,争取在二三年内,所有的村都能实现“五统一”,增强集体功能,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吸引力。
  三、正确处理传统农业与开发农业的关系,多方位培植发展农业生长点
  我县人均耕地三亩,加上可垦水田和旱改水,人均可增近一亩。如果三角洲开发政策继续执行,再有三五年,全县水田面积可达60万亩,单产稳定在600公斤,那么全县的粮食总产量可达4亿公斤,比1987手增长一倍。即便如此,按国民经济第二步发展目标要求,尚有很大距离。因此,单靠发展传统农业,既很难振兴农村经济,也很难致富农民。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既要调整农作物布局,又要挖潜土地资源,处理好传统农业与开发农业的关系。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开发多种经营生产。在有效利用耕地的同时,用政策引导,调动集体和农户的积极性,开发荒水、荒塘、荒坡资源,加迅庭院经济的开发建设,向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迈进,做到多方位培植发展农业的生长点,保证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四、正确处理壮大集体经济和致富农民群众的关系,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主义的象征,是农村经济的骨干。致富农民群众,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我们的基本政策,壮大集体经济和致富农民群众,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辩证统一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重此轻彼。
  我们在前几年的了作实践中,重视后者,忽视了前者,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普遍弱化。据调查,我县除五个农场外的9个乡镇87个村,1989年固定资产1289万元,1983年生产队解体前有固定资产4000万元。在87个村中,有固定资产和资金30万元以上的16个村,占19%; 靠提留维持局面的49个村,占55.7%;只剩一个空壳、负有债务的贫困村22个,占25.3%。由于集体经济力量弱化,担负不了统的职能,加重了农民负担,发挥不了集体经济的作用,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削弱了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发展壮大乡、村两级,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县准备从五个方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发展规划,实行政策扶持。二是乡村两级管好用好资源,开发好资源。三是乡村兴办经济实体,壮大经济实力。四是在不违背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的前提下,建立多业积累机制,实行滚动发展。五是加强财务管理,坚持勤俭方针,实行公开理财。
  五、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稳定长期发展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的基层组织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依托,就不能很好地行使各种职能、履行应该负起的责任。相反,基层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没有一个统一的能凝聚大多数人的精神支柱,这个组织自然是一盘散沙。
  我县太平农场党委深知精神文明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但他们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仅使群众的思想得到启迪,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群众理解、相信、依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相反,有的乡村,过去在一段时间里,物质文明建设可以说是搞得不错,群众生活在全县也是数一数二的,但由于多种原因,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农民群众人心涣散,集体财力越来越弱,群众不满意,农村的几大难依然存在,那里的生产条件、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之下,上升得很慢,因此,必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经济工作、政治工作齐抓共管,要把治水、修路、造林等工作和育人、移风易俗等工作结合起来,多方位、多渠道地采取措施,做好工作,才能长期稳定地发展农业生产,才会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毛泽东同志曾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从当前的农村实际情况看,这仍有其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是要加强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继续推广和完善我县太平农场在村民组建立村民活动中心、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办法,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团结农民。三是尽快造就一批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心集体事业的积极分子队伍。四是用唯物史观做好移风易俗工作,树立良好的民俗村风。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