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在于观念的转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6526
颗粒名称: 根本在于观念的转变
并列题名: ——渤海乡捐资助教动员大会纪实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8月14日上午10点20分,兴隆台区渤海乡政府会议室内,全乡捐资助教的动员大会正在这里举行。
关键词: 捐资助教 干部 观念

内容

1990年8月14日上午10点20分,兴隆台区渤海乡政府会议室内,全乡捐资助教的动员大会正在这里举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裴光华刚刚宣布:“现场捐款开始。”与会者纷纷拿出崭新的人民币,争先恐后地交往登记处。记者见到交款名册上列在最前边的是区里的几位干部:
  白燕生(副区长)20 0元
  孙振尧(区教育局局长)150元
  芦庆玉(区教育局副局长) 150元
  赵德林(区人大副主任)200元。然后才是乡里的领导,党委书记、副书记、乡长、副乡长,每人都是200元,乡助理级每人100元,其余工作人员每人60元。各村的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会计及各校校长每人100元。乡办企业的副职以上干部每人50元。乡炼油厂职工捐款1300元,信用社集体助教1000元。
  10点40分,现场捐款结束,当场点钞,总计21760元。
  记者被这一场面深深感动,特意采访了负责全乡教育工作的副乡长张彦华。
  “渤海乡的干部捐资助教会开得如此成功,乡里事先做了些什么准备工作?”
  针对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张彦华说,自从市里召开前进农场贯彻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现场会之后,渤海乡党委和乡政府准备在本乡立即也搞一个捐资助教的高潮。但传达会议精神后,发现还有不少思想问题没有解决。有人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事; 1987年以来,乡里已经是竭尽全力支持教育了,3年投资65万元,翻修了原来的危险校舍70余间、新建79间,除上级拨款25万元之外,其余都是乡、村两级自筹款。今年乡里又投入3.5万元,准备再维修3所学校。现在全乡无险房,比原来归盘山县时校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搞捐资助教是否会加重群众负担?为了解决认识问题,区领导建议我们到山东平度参观一下。7月12日,我们组织了一支由乡村两级干部组成的14人小分队赴平度学习。不去不知道,一去才觉得我们的差距太大了。人家有新建的校舍,还有废弃的原校舍。人家废的校舍比我们现在好校舍还强。这一来,干部的思想全通了。大家又学习义务教育法,才真正认识到办教育不单是国家的事,而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所以不能满足于过去全力支持教育,而要当自己的事来办。参观团在回来的途中就拟定了工作方案。决心到1991年末全乡基本达到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标准。这样全乡总计需筹资136万。各村具体情况不同,自己筹自己用。今天筹集的款主要用于乡里两所中学和中心小学之用。
  干部捐资助教已带头了,下一步是群众捐资。全乡136万绝大部分要依靠群众拿。那么他们能负责担得起吗?记者为此又采访了几名村干部。粮家村党支部书记李治家说,他们村没问题。粮家小学原在溢洪区内,1986年迁出。迁出时市拨款10万,村民自筹5.5万元,群众已经有捐资助教的传统,再加上这几年家家有蔬菜大棚,都富裕了,年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拿点钱不成问题,再说他们村学校校舍面积足够,主要是解决房盖、围墙和填平院内大坑,村里决定每人出资35元,其余的村里包下来。南屯村党支部书记裴昌庆说,他们全村讨论过,每人拿20来元不成问题,连单身汉也表示支持。乡办林场支部书记林印堂说,他们场16名职工尽管去年的劳动报酬至今还未拿到手,但大家表示每人出资40元,干部50元。
  为什么群众捐资助教的劲头这么高?前来参加会议的区教育局局长孙振尧说:“根本的原因是观念上发生了转变!” 本报记者 齐世杰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齐世杰
责任者
白燕生
相关人物
孙振尧
相关人物
芦庆玉
相关人物
赵德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兴隆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