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5226
颗粒名称: 屠龙记
并列题名: ——大洼三角洲混江沟堵截工程见闻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02月2日,盘锦日报刊登大洼三角洲混江沟堵截工程见闻。
关键词: 大洼三角洲 混江沟堵截工程 见闻

内容

在大洼三角〓端,有一条宽170米,深4.7米的大沟——混江沟。它象一条恶龙,弯夸曲曲,头依渤海,尾扫三角平原,好不肆虐!
  日复一日,这恶龙不知逞凶了多少年!1990年1月,大洼人民开始降服这条恶龙。
  1月23日,记者来到大洼三角洲混江沟堵截工地,目睹到了伏龙者的风采。
  北风呼啸,刮皮刺肤,滴水成冰。工地上〓彩旗招展,机声轰鸣,炮声震耳。挖掘机击空叩地,振臂挥“剑”,推土机运足气力,举刀猛劈。人们挥镐掘冰,扬锹铲土。混江沟宽大的河面上,已被土斩进了150余米,昔日耀武扬威的恶龙,奄奄一息。
  在工地东侧,立着四块巨大的标语,上书四句鲜红的大字:“各路英雄聚海滩,何惧数九隆冬天,午夜合拢混江沟,截流大坝初十完”。
  大洼县副县长、大洼三角洲开发建设常务指挥管凤翔对记者说:“混江沟、馒头沟、接官厅潮沟是大洼三角洲三大沟。馒头沟已在去年修拦海大堤时堵上,接官厅沟于今年1月12日堵上。现在,大洼三角洲仅剩这混江沟,堵上混江沟之后,整个大洼三角洲就关上了大门,再无海水之患了。这对大洼三角洲整个开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占略意义。混江沟堵截工程困难重重,首先是沟宽水深潮大,几十立方米的土下去,跟撒芝麻一样,毫无作用。其次是地面表层泥泞,机械运行困难。第三是气温比常年同期高5℃左右,部分土地泥深达一两米,无法作业。第四是堵截工程只能在东侧运土,河道及滩深冰层较厚,设备难于施展。对此,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首先对个别泥泞地带采取了特殊的技术措施,用物资垫道。其次是建立岗位责任制。第三是把任务分解,逐段承包,增加大型作业机车数量。最后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工期有多长?”记者问。“老天爷不开面呀!”管凤翔道,“由于地理环境和气温的限制,施工时间仅有20天。成败与否,在此一搏。我们的口号是,大年三十午夜截流合拢,阴历初十把大坝修筑完毕。”
  在工地上,记者见到堵截工程的承包人——大洼建筑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国才。他刚刚研究完工作,正踏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检查质量,便赶上前去,同他唠了起来。他说:“咱总公司去年完成拦海大堤修筑任务后,一直叮着这项工程不放,早就在机械、物资、人员上做好了安排和准备。1月12日,接官厅潮沟堵截工程一完,我们就开到这里。咱公司的人那是没说的,我在前边喊一声‘弟兄们,上!’刀山火海都敢闯,别说堵这条沟。现在,我们有40来台车正在昼夜奋战,保证在大年三十午夜使大坝合拢。”
  截河大坝上,各种大小型机车如一队队武士,轮番向河面冲杀。大型机车单打独斗,英气勃发;小型机车两三台一起齐头并进,推起一条条土龙。“轰——”一声炮响,冰土冲向空中,天地为之一震,恶龙为之失神。记者爬上一台大型拖拉机。驾驶室里,一位30多岁的壮汉正全神贯注地驾驶车辆。他叫孙洪奇,是李国才这次施工的一员猛将,技术水平高,专捡那些危险而难干的地方冲。他说:“我来能有半个月啦,这里住的是帐篷,很冷,但我很愿意加劲干。因为我想,将来这里变成鱼米之乡的时候,我再来时,回想起这也有我洒下的汗水,心里就十分坦然。”
  “快过春节了,想回家吗?”
  “任务不完成不回家!”
  在坝与河的交替带上,是厚厚的一层冰。冰上,60多名破冰勇士正挥锹抡镐,破解冰层,身上脸上挂满了冰屑。刚才响的炮声,就是他们放的。
  他们是大洼县王家农场旭东分场的。每天早晨三四点钟来,七八点钟回去。“来了就大干,干出汗来,也就不冷了。”他们说。
  记者问:“你们累不累?”
  他们乐呵呵地:“不累!”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永杰
责任者
李国才
相关人物
孙洪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大洼三角洲
相关地名
大洼县
相关地名
官厅潮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