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的致富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4948
颗粒名称: 盐碱地上的致富路
并列题名: ——我市发展塑料蔬菜大棚生产的调查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盘锦市塑料蔬菜大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结的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使土地由一次利用变成多次利用,变农闲为农忙,彻底解决了北方严寒地区冬季蔬莱供给问题,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致富人民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
关键词: 塑料蔬菜大棚 多元化 农忙

内容

盘锦,地处辽河下游,渤海之滨。这里土质盐碱,低洼易涝,是东北闻名的“南大荒”。民谣云:“渤海湾,退海滩,缺草无树少人烟。遍地黄碱菜,碱土熬小盐。喝口凉水咸又咸,吃棵青菜难上难。”
  1985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盘锦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经济结构单一,人民吃菜仍是“老大难”。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将发展塑料蔬菜大棚生产做为主攻目标,带领全市农民大搞大棚,盐碱地上盛开“大棚花”。农民说:“金棚,银棚,下如塑料蔬菜大棚”;“靠大棚盖新房,靠大棚娶新娘,靠大棚买高档,靠大棚奔小康”。
  盘锦市塑料蔬菜大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结的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使土地由一次利用变成多次利用,变农闲为农忙,彻底解决了北方严寒地区冬季蔬莱供给问题,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致富人民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
  “筑路”
  盘锦地处北方寒冷地带,搞塑料蔬菜大棚生产困难重重:气温较低,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5度左右;土质盐碱,PH值达8以上;地势低洼;历史上,从没有搞塑料蔬菜大棚的记录。面对困难,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农民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在这充满荆棘的盐碱地上,修筑起塑料蔬菜大棚生产这条路。
  靠引导,转变传统观念。盘锦农民有句顺口溜:“种园为吃菜,养猪为过年,喂鸡下蛋换油盐,老本是种稻田“。全市人民吃莱靠外购。1985年前,仅职工莱津补贴每年就达上百万元。市委市政府为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要把发展塑料蔬菜大棚生产做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首先,在全市培养了一批塑料蔬莱大棚生产示范户,采取组织参观学习、介绍经验、舆论引导等〓法,让农民看得见、听得着。其次是算帐对比,算每平方米经济收入帐,算资金投入帐,算资源利用帐,把种菜与大棚、种田与大棚加以对比,使农民听了信,算了服。于是,首批大棚专业户应运而生。
  靠政策,扶持千家万户。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建大棚中存在的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困难,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大棚户实行“十优先”:优先贷款,几年来,全市有关部门为大棚户贷款1000多万元,补贴200多万元。优先供应物资;为大棚户提供4000多立方米廉价木材,还有大批农膜、农肥、农药等。优先提供技术咨询,广大科技人员常年为大棚户服务。优先分给空地、树本。优先招收大棚户子女当工人等等。全市农村出现了一户带四邻,〓邻带全村,全村带全乡的大发展。
  靠组织,保证大棚发展。全市建立〓市、么区、场乡镇塑料蔬菜大棚组织领导系统,市长、县长、场乡镇长亲自抓,专业负责人员常年抓。县设三个中心:技术推广、咨询中心,销售中心,物资供应中心。这个组织领导系统通过决策、执行、反馈、控制,保证大棚迅速健康发展。
  靠科技,提高生产水平。塑料蔬菜大棚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生产环节较多的特殊商品的生产,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尤为重要。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致富,先治愚”的口号,采取上农校、按农时季节培训、巡回讲课、不定期咨询和有线广播讲座等形式,全面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仅大洼县,就培养各类人员3万多人,发放各种资料10多万册。这些措施,使全市大棚专业户的技术水平普遍提高,生产向效益型发展,向科学化迈进。
  靠服务,实现增产增收。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解除大棚户后顾之忧、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几年中,全市建立各种服务体系l00多个,兼专职服务人员700人左右。在产前,指导农民科学建棚,进行技术培训。产中,解决水、农药、薄膜等生产物资,组织技术指导。在产后,疏通拓宽流通渠道,先后在省内外建立批发市场40多个,销售网点遍及东北三省。
  靠革新,增加发展后劲。改进和推广了高产栽培技术、大棚结构类型、优良品种、育苗方式等等十几项,使大棚生机勃勃。
  “行路”
  “要致富,大棚是条路”。
  盘锦市委市政府带领人民修好塑料蔬菜大棚这条致富之路后,又以科学的眼光,制定出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带领全市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使塑料蔬菜大棚生产一年跨上一级新台阶。
  在市政府蔬菜办公室,记者看到这样一些资料:
  大棚面积成倍增长。1985年,大棚面积1408面积1408多亩,1989年达到9695亩,是1985年的6.88倍。
  大棚户迅速增加。1985年,全市大棚户为6675户,1989年达到35173户,是1985年的5.3倍,形成大棚专业村60个。
  产量产值逐年提是高。 1985年,大棚平均亩产为4714公斤,1989年达6704.2公斤,增加42.2%。 1985年,大棚总产值600万元,1989年达5993.7万元,是1985年的9.8倍。1985年,大棚蔬菜总产量为663.7万公斤,1989年达6400多万公斤,增长9.7倍。
  户均收入迅速上升。1985年,大棚户平均收入912.9元,1989年达到1704.6元,增加791.7元。
  栽培品种有所增加。1985年,全市栽培品种只有芹菜、韭菜等一些叶菜类。1989年,增加了黄瓜、蕃茄等7个品种,黄瓜栽培面积达80%。
  栽培茬口出现新的突破,过去的一年一茬变成两到四茬。育苗质量明显提高,育苗用苗率达100管理水平显著增强。发展领域不断扩大,由庭院向大地发展。盐碱地改良有了新的进展,PH值由8.2降到7.16,含盐量由0.5降到0.2%……
  在盘锦的“大棚镇”——盘山县高升镇,记者了解到:截至1989年6月,全镇大棚户占总农户的80%3大棚面积达79万平方米,年产量700多万公斤,产值1500多万元,农业人口年人均收入达869.6元,成为全镇的经济支柱。
  大洼县城郊农场西山分场更具特色。这个分场发挥国营农场的优势,在服务上大作文章,使全分场336户全都建起了大棚,形成“大棚区”,到1989年末,全分场仅大棚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200多元。在销 售上,他们采取分场集中销、群众自己销、商贩帮助销的“三结合”销售和跨省市、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将所有蔬莱都销了出去,高峰期日销量达5万公斤,销往辽宁、吉林、黑龙江的10多个大巾城市。宁、
  据大洼县有关部门介绍:1989年,全县大棚人均收入超千元的村8户,超万元的户600多户,靠大棚脱贫致富的户2000多户。
  “引路”
  盘锦市在发展塑料蔬菜大棚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科技力量不足,在生产上出现盲目性,科学化程度不高。对此,市委市政府积极发动全市科技人员、农民,开拓进取,大胆实践,把塑料蔬菜大棚的发展引到科学化上来。
  科技人员引路。大洼县清水农场庭院经济办公室主任王京平经过多年的研究,创造出农业生态综合利用的“北方庭院生态模式”,大洼县推广了他的模式,使庭院生态户达1500多户。
  管理部门引路。市县管理部门的同志下云南,上黑龙江,考察、研究,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对全市品种的更新换代起了巨大作用。市蔬
  能人引路。全市建立了以技术能人为主的农民技术学会,加强服务机制。大洼县城郊农场农民技术研究会边研究新技术,边推广经验,使全场大棚菜年年丰产丰收。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美长喜
责任者
张永杰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盘锦市委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