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外慧中话二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4543
颗粒名称: 秀外慧中话二塑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12月01日,盘锦报刊登一篇塑料二厂近年的发展。
关键词: 塑料二厂 生产 利润

内容

本报记者董兴华高楼耸立辽河路象是地下冒出来的,两座自色的大楼突然出现在双台子区辽河路中段西侧。大楼主体白色,点缀着红色的阳台,造型新颖别致,美观大方。过往的行人忍不住向大楼多瞧几眼,是哪个单位的呢?噢,往两座大楼中间一着就知道了。那里有一座红绿瓷砖镶嵌的大门,上书几个大宇:盘锦市塑料二厂。
  如果人们稍稍回想一下,就会记起一两年前塑料二厂的门面。那时临街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房前是东倒西歪的土墙或栅栏,一副破败凋零的样子。据说,城建部门曾几次找到塑料二厂,说影响市容,有碍观瞻,如果不彻底改造,就把这块地皮批给别的单位建楼。
  塑料二厂是有志气的。他们先是建了一座大门,修缮了那些临街平房,然后今年又建起了5000多平方米的两座综合楼和办公楼。那种破破烂烂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临街房舍改造还只是塑料二厂近年整顿厂容厂貌、建设花园工厂的一部分。走进大门,你会看到院里的变化更大。道路全部变成了柏油路,路边摆放着一盆盆鲜艳的花草一一真象一个整洁干净的花园了。
  塑料二厂在这方面舍得花钱。这几年修路、买花、旧房改造、修大门楼等费用已花了50多万元。他们认为: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环境搞得好,工人工作心情舒畅,生产效率也高。花这笔钱值得。
  名不虚传‘小巨人”同外表一样,塑料二广近几年生产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86年以前,工厂固定资产只有50多万元,产品只有塑料管和塑料膜两种,生产不太景气。
  1986年,塑料二厂调整加强了领导班子,重视科学预测,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开始走上了振兴之路。当时,工厂获知:全省每年有1.5万吨废大棚膜可回收。如果把这一资源尽量利用起来,不是大有前途吗?于是,工厂加速了原有设备改造和引进的一条废膜再生装置安装工作。10月,废膜再生装置建成投产,开始大量生产再生团粒。
  这样,不但解足的问题,也为许多厂家提供了原料。到年底,全厂赢利5万元,一举扭转了亏损局面。
  初次尝试获得成功,更坚定了工厂走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道路的决心。1987年,塑料二厂得知辽河啤酒厂新引进一套啤酒生产线,便前去洽谈,达成了生产啤酒周转箱的协议。要生产周转箱,必须有注塑机。省有关部门建议,利用50万美元贷款进口一套设备。进口设备固然好,但需要时间长。厂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决定不上进口设备,而是用这50万美元,购买3套国产设备。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3套设备当年购进,当年受益。这一年实现利润50万元。工厂被市政府命名为“小巨人”企业。
  1988年,塑料二厂继续大步前进,实现利润达139万元。时隔3年,塑料二厂令人刮目相看了。
  深化改革是关键塑料二厂发生的巨大变化,归根到底还是靠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靠彻底打破了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了新的科学的企业经营机制。
  1986年以来,塑料二厂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并划小了核算单位,在全市较成功地试行了股份制经营。
  塑料二厂是个有职工130人的集体企业。随着承包贵任制的深入发展,厂领导班子感觉到,必须建立起职工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风险机制,使职工真正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结在一起,真正树立起厂兴我荣的观念。于是,工厂逐步实行和扩大了股份制。除了完成上级规定的每人100元股金贵任外,企业又以500元为一股,发动职工参资入股。几年中,全厂有100多人参股,集资9万多元。结果,不但为企业增加了资金来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改革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几年的时间,塑料二厂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型集体企业发展到一个全市乃至全省闻名的重点塑料制品厂家,并且正在向中型二级企业迈进。工厂多次获得省市授予的“文明单位”、“先进企业”等称号。如果说今天塑料二厂是个环境优美、工作秩序井然、职工生活安定的企业;那么明天,塑料二厂将以她强大的后劲和美好的景象更加引人注目。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兴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塑料二厂
相关机构
辽河啤酒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双台子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