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砥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4106
颗粒名称: 涡流砥柱
并列题名: ——我市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发展纪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在矛盾的旋涡中,盘锦市804个民事调解委员会、3万余名调解人员运用法律与道德的武器,在民事纠纷矛盾的湍涡中,发挥着砥柱般的作用。
关键词: 调解委员会 法律 民事纠纷矛盾

内容

民事纠纷,矛盾的涡流、案件的祸芽。
  在矛盾的旋涡中,我市804个民事调解委员会、3万余名调解人员运用法律与道德的武器,在民事纠纷矛盾的湍涡中,发挥着砥柱般的作用。建市以来,他们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2364件,遏止矛盾激化47件,防止非正常死亡84人,将大量的社会治安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中。广大调解工作者在复杂矛盾的风口浪尖上摔打,不计个人得失安危,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安宁。
  1987年夏天,大洼县新建乡何家村一家夫唱妇随,粗暴干涉女儿的婚姻自由。女儿舍死抗争,父亲不依不饶,一场逼人命案顷刻就要发生。新建乡司法助理孙清久闻讯后,火速和屯调解员■泥泞顶雷雨摸黑赶到姑娘家劝说其父。气头上老法盲推横车:“我养的,她不听我的,就打死她,谁也管不着!”孙清久不搞火上浇油,而是釜底抽薪。他顺着话茬先给姑娘的父亲服下顺气丸,又耐心讲解婚姻法的“规矩”,再讲干涉儿女婚姻酿出的悲剧。他以案讲法,并不失时机地指出这种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一番话,说得姑娘的父亲开了窍。又经过几次巩固教育,姑娘的父母彻底改变封建观念,1988年2月,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新建乡充分发挥调解组织作用,民事纠纷发生率逐年下降,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均达到100%,消除了民间纠纷引起各种案件的隐患,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做调解工作有时是在危险中漫游。1988年4月9日,双台子区红旗街道办事处中心居委会两个邻居因房基地争执棍棒相见,就在“左邻”手起棍落的危急关头,调委会主任金桂荣赶到现场。她奋不顾身强夺铁棍,“右舍”脱险了,无情的铁棍却落在了年近5旬的金桂荣肩头,一棒打得老金颈椎病复发。经老金苦口婆心地说服调解,两个“冤家”言归于好,但棍伤折磨的金桂荣,半年后还服药调治。金桂荣带病坚持战斗在民事纠纷调解这条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上。她和调委会同志们的艰辛努力,换来了居委会“无矛盾上交,无自杀、他杀,无刑事案、无民事案,无民事事诉讼,无纠纷激化”的显著成果。个法盲的威风敲下去一半。安秀珍又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说得几位心服口服,惭愧地放下了凶器。安秀珍及调委会的几位成员足迹踏遍管区的家家户户,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她们出现;她们走到哪里,就把和睦和安定带到哪里。居民们心中记忆着几年来她们有效地调解民事纠纷135件、防止自杀3起、矛盾激化24件的辛苦甘劳。
  做调解工作的不知会遇到什么棘手的纠纷。今年农历正月初一晚上,盘山县陈家乡朝鲜族屯中,村民载歌载舞,喜庆新春,一家房中传出悠扬悦耳的歌声吸引了两个过路的邻村青年。大个青年驻足门码事,聚众打仗是违法的。”他句句切中要害,三言两语,息减了村民胸中的怒火。稳住了“葫芦”,再摁“瓢”。董保山赶赴邻村,他大义凛然,运用感情和法律的武器,对领头的那个远近闻名的“棍儿”,展开凌厉的攻心战。年轻人火气暴,接受教育也快。一起民间纠纷的“火灾”。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增胜
责任者
金桂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