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总戴着那枚胸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4013
颗粒名称: 魏书生总戴着那枚胸章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青年教育家魏书生,以他锐意改革的风貌和教学经验,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他胸前戴着一枚印有微笑着的周总理头像和毛主席题字“为人民服务”的条型徽章。
关键词: 魏书生 为人民服务 条型徽章

内容

青年教育家魏书生,共和国同龄人,以他锐意改革的风貌和带有盘锦泥土芳香的教学经验,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与他接触会首先看到他胸前戴着的那枚徽章,那是一枚印有微笑着的周总理头像和毛主席题字“为人民服务”的条型徽章。
  他中等身材,眸子里放出睿智的光,脸上呈到魏书生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胸前总戴着的那枚微章。让人想起周总理的话:“要象春蚕一样,把最后一口丝吐出来献给人民。”要象周总理那样鞠躬尽瘁,我想这正是魏书生事业成功的原动力。他把人民最爱戴的周总理的光辉形象牢记在胸,视为楷模。他多次饱含深情地说:“做人不要做一个满足于吃、穿、住低层次的人,而要做一个全面的、完整的、高层次的人。”他正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己任,反复向全校师生提出“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少琢磨人、多琢磨事”的要求。他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你看他,工作总是超负菏:校长、书记、班主任、语文课,一人干着四人的工作,又集社会兼职二十多个头衔于一身。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放学最后一个离校,晚上坚持读书、备课、写日记、做文章直到深夜。多年来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170多万字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发表论文50多篇,整理出版《魏书生教育文选》等七本著作。他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外地来访,在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四十多个市地作学术报告280多场,上公开课350多节,处理来信5100多封。你看他,待遇面前从不伸手:全校加班和额外工作量最多的是他,可他从投领过加班费和辅助费,满勤奖、年终奖累计数千元之多,他一分钱也没要,外地给他的报酬或礼物一律谢绝,连外出的旅差费也全部由自己承担,车船票和飞机票攒了厚厚两捆。在盘锦发生水灾时、大兴安岭发工资给学生们买书藉、药品、球类、文具等。有一名学生家庭困难要辍学,他一直供他到毕业。老师们说:“魏书生手里并不称钱,可他从来不把钱当回事。”有人说他是时间的乞丐,金钱的施主,精神的富翁,这话实在。
  记得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感人肺腑的话:“在人世间捧着一颗心来,不拿羡和崇拜的就是陶行知老先生。他之所以选择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和在教育战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想他是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为人师表的。看看魏书生的过去,便可知道他痴心不改当教师的心情是何等的迫切。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响过不久,1950年魏书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新中国的阳光雨露使他吸取了丰富的政治营养,远在读初中时就开始自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1968年他从插”,但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使他深深领悟到,要扫除愚昧落后必须振兴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农村“接受再教育”时他便自愿去做小学代课教师了。在教学实践中更加体脸到,教育对形成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决定意义多么重要,从而越发坚定了他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尽管工作变动多次,1974年他在盘山电机厂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并确定为厂级领导接班人后,他还是坚持去当教师,在他暂时离开教育阵地的几年中,曾150次地提出当教师的申请。人贵有志,1978年终于又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从事着人民教师这一人类最神圣的职业。
  魏书生时时以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为楷模,处处以陶行知先生终生执教为目标。他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一系列荣誉:辽宁省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中青年优秀教育专家等称号。
  魏书生,这个盘锦大地的骄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鲜明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向魏书生学习,联想到他胸前总戴着的那枚徽章,顿觉心胸开阔、视野高远了许多……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洪宝
责任者
魏书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盘锦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