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二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3985
颗粒名称: 沧桑二十年
并列题名: ——记花园式企业古城子粮库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9年10月12日,盘锦报刊登了花园式企业古城子粮库二十年的发展经过。
关键词: 粮库 职工 企业

内容

张书友
  去过公园的人,会被那青松翠柏,鸟语花香所陶醉。来到盘山县古城子粮库,您会感到同样惬意。这里有漂亮的办公大楼,整齐的面粉加工厂,矗立如林的粮仓,宽敞笔直的大道,亭台楼阁,钻天的白杨,弯曲摇曳的垂柳,不畏霜雪的青松翠柏。
  20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综合性粮食企业。对于古城子粮库的人来说,最难忘的还是创业伊始的艰难岁月。
  创业
  1969年,上级有关部门决定在这里建一座粮库。这片荒郊野地上顿时沸腾起来了。粮库党支部书记蔡西尧顾不上自己身体有病,带着全库职工昼夜兼程,抢建粮库和粮米加工厂。
  增设铁路专用线。为了不影响收粮,他们边建库,边收购,边受益。经过几年艰苦奋斗,终于在拉拉屯建起了一座12平方米的大粮仓,经营量由上万斤发展到7500万公斤,职工由建库时的18人发展到150人,人均工资增加到115元,是原来的2.6倍。
  改革
  粮食企业属国家政策性亏损性单位,可古城子粮库却把点子打在扭亏增盈上。从1978年起,一步一层楼,连续10年为国家创利543万元。1985以来,被省粮食局、省政府、中商部授予“标兵企业”、“创六好先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几年来,他们实行以员定标、以标考核、工资奖金浮动,使目标效益、责任融为一体,同时还采取了精简编余人员,干部实行聘任制,部门实行目标管理。改变了原米“一大二公”的旧体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省粮食系统的典型。
  调整
  国家将统购统销改为合同定购后,他们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充分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他们在完成粮油购销、加工、储存、调拨等各项任务的前提下,对企业实行“转轨变型”。根据市场需求,到用本企业的优势,以副养商,走出了一条粮库为国家转亏为盈的路子。通过招聘,粮库选出了一名会管理、懂业务的人,组建劳动服务公司,安排了粮库所有职工的待业子女,先后建起了酒厂、酱厂、挂面厂、糕点厂、服装厂,开办了百货批发部、议价粮店等13摊业务,形成古城子商业一条街。产品不仅占领了古城子市场,现已销售到全国11个省市、21个地区,每年可为国家创利30万元。
  收获
  11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改革,使古城子粮库终于成为一个给国家创利润的企业。为活跃和丰富职工生活,他们自力更生建起了俱乐部、阅览室、游乐园、图书馆。每逢节假日,人们都到这里看电影、参加歌咏、体育竞赛等各种游艺活动。职工们就医、理发、洗澡等问题都可以在粮库得到满意的解决。职工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鲜肉、鲜蛋、鲜鱼、鲜菜。这个库还根据农村常停电的实标,买了120千瓦的发电机,解决了民需照明和生产用电,自筹公建15栋家属房,安装了自来水,配备了液化气罐。工人们说:“我们在粮库工作没有后顾之优,经济收入实惠,生活幸福。”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书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盘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