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来的建设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3963
颗粒名称: 远来的建设者
并列题名: ——夜访三化建盘天化趁设工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10月11日,盘锦报刊登了记者夜访三化建盘天化建设工地的记录。
关键词: 经济 建设 发展

内容

本报记者董兴华
  国庆佳节,天气晴朗却也很有些凉意了。中午12点半刚过,宁静的生活区忽然响起一阵嘹亮的号声。“是部队在操练吗?”“不”,一位知道情况的人说,“这是三化建下午上班时间到了。”
  “三化建?不就是来自安徽淮南,与九化建一起正在建设盘天化的那支队伍吗?”
  “正是,他们过节一天假也没放,而且每天都干到晚上八九点钟。不容易啊!”
  那天晚上8点半了,循着通明的灯火,伴着轰鸣的机声,我来到了三化建承建的盘天化聚乙烯、聚丙烯装置区。一到这里,我立刻被壮观的劳动场面吸引住了:高高的框架和管廊上,工人师傅正熟练地吊装设备;一处处焊花飞溅的地方,工人师傅正紧张地焊接管道、罐仓。这里看不出白天与黑夜的区别,只觉得夜景比白昼更迷人;这里看不见悠闲与空虚,只见管道在伸长,框架在升高,装置在完备……
  看出我的心思,项目经理刘维友说:“不这样干不行。工期要求紧,意大利设备供货时间又一直保持着拖期1——2月,我们只有加班加点,才能保证年底安装完毕,保证37个月建成盘天化的总体进度。”顿一下,他又说:“工人的确很苦。来到盘锦后,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即使是国庆节,也只放了一个晚上的假。”
  一个晚上?一个晚上对其它单位来讲恐怕是够不上放假的。我心中顿生许多感慨。同时,又有不解:工人这样辛苦,每天干十几个小时,这是靠什么力量或精神的鼓舞呢?
  在铝料仓焊接场,我见到了承担这项任务的苏洪学班长和他的铝料仓班组。铝料仓共有20台,都是高20多米、直径4——5米的庞然大物。焊接条件苛刻,风大、脏、温度低、湿度大都不行。对这难度极大的任务,铝料仓班组30人一人顶两人干,一天顶两天干,硬是在短短的5—6个月里,就完成了15台,预计10月末就可完成全部20台。而87年他们在扬子乙烯工地时,干11台铝料仓则用了一年多时间。别人介绍说:苏班长家被盗,丢了4000元的钱物,他爱人几次打电报要他回去,他都没有回家一次。
  我间:“家里出了事,你是不是很惦记?”
  苏洪学说:“惦记也不能回家。我一走,整个工作就得停下。铝料仓不按时完成,就会影响整个工程,也影响三化建的名誉。其实我在这也不算出奇。有的同志家属有病或有别的困难,都没有回家。”
  这倒也是。只我的所见所闻,这样的故事又何止十个二十个?209队焊工陈秀玲,把不到一岁的小孩寄放安庆的婆婆家,来到盘锦半年不能回家;设备科长尹寿川,是位50多岁的高级工程师,爱人有病让他回家。他买了车票准备回去,而科里工作太忙脱不开身,他把车票又退了;还有,一家分在四五处,一年见不着面;还有,小孩入托、升学无人照料……
  刘维友经理说:“我们工人想的不是名、不是利。有谁愿意为多挣100块钱而远离基地去工作呢?他们想的是企业,他们知道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也清楚这项工程对盘锦、对中国声誉的重要意义。”
  9点多了,工人们才陆续返回宿舍。此时,大部分家庭恐怕正在看电视、打扑克或玩麻将。作为盘锦人,对这些远道而来帮助我们建设家乡的人应该说点什么呢?“谢谢!”我在心底默默地说。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兴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