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湾的一枝奇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3711
颗粒名称: 辽河湾的一枝奇葩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9年9月18日盘锦报登载的关于大洼县西安生态猪场的文章。
关键词: 养猪场 厂内环境 经济效益

内容

王本道
  仲夏时节,头顶似火骄阳,和几位朋友到花园似的大洼县西安生态猪场采访。
  走下汽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园林景象。高大的门楼镶嵌着金脊翠瓦,两洞月亮门于门楼左右曲径通幽;庭院正中,是一个地阔方园的花坛。美人蕉、串红、紫云英……姹紫嫣红,争奇斗妍,一股扑鼻的花香在院中升腾、流荡。穿过一排东西走向的办公用房,眼前更是豁然开朗。迎面而来的是满目翠绿、平坦开阔的沙石路被葡萄架、丝瓜架及其它一些藤蔓植物织成的绿幄翠幔遮蔽着;路两旁是一泓泓池塘,塘中碧水被绿叶肥大的水葫芦和细嫩如茵的绿萍所覆盖,水塘周围绿树如屏。这一切,仿佛织就了一片碧绿的云,连空气都被染绿了。细细观察,那浓密绿荫掩映处,一排排整齐的猪舍,各自组成一处处情趣盎然的小花园,猪舍上方,葡萄架搭成了天然的凉棚,凉棚上不时喷洒出清凉的水雾,既为猪淋浴消暑,又能冲走舍内脏物。每栋猪舍前都有一长方形的水塘,塘面漂生绿萍;外侧,是一溜溜五彩斑斓的花卉。猪场到处是茵茵绿浪,到处是蜂飞蝶舞,到处是鸟语花香。
  场长李正龙,50多岁的年纪,长得很敦实;黝黑的脸上,透出北方农民特有的沉静、朴实和安详。他功绩卓著,几年连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省市特等劳动模范等殊荣。在淡雅恬静的会客室里李正龙与我们侃侃而谈——
  这猪场建于1975年,当时是“铁饭碗”“大锅饭”,因袭“养猪——积肥——吃肉的固有模式。到了1980年,亏损31万元,场内环境则是“苍蝇嗡嗡叫,蛆虫四处游,臭气无尽休”。1981年,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李正龙带领全场100多名职工承包了这座猪场。起初,李正龙和他的伙伴对猪场的建设格局并无奢望,不过是要改变一下猪场的环境,提高母猪产仔率、成活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罢了。他们挖渠修塘,首先修建了水的循环系统,并在沟渠、池塘内放养了由南方引进的水葫芦、细绿萍。这样,既改善了猪场的卫生条件,又解决了猪的青饲料。多年亏损的猪场两年内还清了陈年款、开始盈利了。
  这件事立即引起了全县的注意。坐落在大洼镇内的辽宁省盐碱地研究所这个科研实力较强的农业科研机构也开始关注西安猪场的变化。猪场内沟渠、水塘中那淙淙水声,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水葫芦和细绿萍,仿佛奏响了一支绿色的旋律,触发了这些科研人员的灵感。他们以头脑中储存的现代农业科学理论对猪场内的画面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运用生态学、系统工程学原理规划猪场……这实在是妙手偶得。他们帮助李正龙总结经验,对猪场长、中、短期建设进行规划,并先后撰写了十几篇论文,勾画这座猪场的前景。在现代科学知识和意识的熏陶、感召下,李正龙终于大彻大悟。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帮助下,他经过刻苦钻研和实践,把系统工程和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养猪,一步步地使猪场朝生态型、综合利用型发展。它的模式是:以猪粪、尿为基础,以水资源为条件,以大阳能为动力,以水生植物、增加食物链的新环节为核心,做到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多级利用,实现多功能完全代谢过程。具体讲就是在水的作用下,对猪粪尿进行净化、四步利用。首先用水冲洗猪舍,把猪粪尿引入高度耐肥的水葫芦沟塘,水葫芦得到充足的肥料,亩产可达5万公斤。经过水葫芦净化后,肥水掺杂着细菌、浮游物引入不甚耐肥的绿萍池,进行第二步净化、利用,池中上层养萍,中层养鱼,底层养蟹,鱼蟹既可吃绿萍,又可吃浮游物,不必再投放饲料。由绿萍池净化利用后的肥水,产生大量浮游物,引入鱼蟹蚌混养塘中进行第三步净化利用。由于饲料营养丰富,每亩水面可产鱼300公斤,蟹100公斤,蚌珍珠3公斤。由于鱼池净化利用后的肥水含有大量氮磷钾等元素,输入稻田再次净化利用,不必施用化肥,亩产可达600公斤。经过水稻利用和土壤净化后,水可再循环利用。
  这样,由猪舍排出的猪粪尿在水中循环,可以生产出水生饲料、猪、鸡、蟹、水稻等一系列产品,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工程系统,创造出较高的价值和良好的环境。漫步猪场,闻不到臭味,看不到苍蝇,处处流金溢翠、鸟语花香。水生饲料的种植广开了青饲料的来源,大大降低了养猪成本。猪场每年自产水葫芦和绿萍200万公斤,基本满足了需要,并可节约精饲料25万公斤。仅此一项,每年节约资金4万多元。由于水葫芦、绿萍中所含的钙、磷、维生素等猪生长需要的成份大大高于其它青饲料,减少了猪的发病率。以去年同1981年相比,猪的产仔率由83%提高到96%;产仔成活率由78%提高到95%,仔猪二个月增量由12.5公斤提高到18公斤。猪场的生态工程系统,通过中国农牧渔业部农垦局鉴定认为,这一研究项目“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全国同类猪场建设的典型模式”,“为全国养猪事业开拓了新的途径。”
  在改革生产方式的同时,李正龙还率领全场职工实行领导体制的改革。全场实行了“五定一奖惩”,即:定人员、定猪群、定饲料、定产值、定费用,超产奖,完不成惩。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二步改革,取消工人的基本工资,在不改变企业性质的前提下,由职工个人承包猪舍,实现责、权、利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自1987年以来,这个占地700亩,拥有127名职工的猪场共盈利69万元,向城市提供猪肉200万公斤,提供仔猪2万多头,同时生产了鱼、蟹、鸡、珍珠、水稻等副产品,还在场内栽植葡萄、山楂及用材林等33000多株。
  李正龙创办生态养猪场的成功之举,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多次到这里视察,帮助解决猪场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国内外建设现代化猪场的信息,推广李正龙创造的经验,使猪场的设计、生产方式及面貌年年都上新台阶。现在,在盘锦市37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出现14个规模不一,但设计模式相近的生态猪场。去年夏天,省长李长春亲临这座猪场视察。在飞霞荡霓,流彩溢翠的花园似猪场里,李省长喜笑颜开地对李正龙说:“你干的不错啊!可以去申请专利了!”嗣后不久,李省长就在这里亲自主持召开了辽宁省生猪生产现场会。国务院有关部委及许多省市的官员、专家、学者也时常来这里考察、学习,进行理论课题的研究。去年10月,日本国砺波市市长冈部升荣先生率团来盘锦访问期间,也曾慕名前往这座猪场考察,对猪场的自然景观、生态设计啧啧赞许:“了不起!了不起!”并为猪场挥毫题辞,与李正龙合影留念。也许是冈部先生对这次猪场一行真的动了感情,在盘锦市市长为冈部先生举行的告别宴会上,他愉快地宣布,下次两市领导人互访的内容定为农业技术方面的交流。
  李正龙创办生态猪场的成功之举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养猪事业的实践,同时也是人类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一领域结出的丰硕成果。科学家于光远说:以生态学原理对生产、生活等各项建设进行设计,以取得最好的环境和最好的效益,这就是生态设计。”李正龙,这个中国普通农民出身的农村基层干部就是凭着自己孜孜以求的精神,总结国内外生态农业的设计经验,集多层利用型、综合利用型、循环利用型、自净利用型于一炉,为国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生物能的利用率、转化率,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典型范例。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李正龙显得有些激动,“生态猪场的开发建设仅仅是开始呢。”他用手在空中很有气魄地划了一道弧,然后把目光投向远处黛绿色的林带,“几年内,我们还要解决沼气发电,水生饲料冬储,猪肉的生产加工等问题。要把目前猪场小型循环的综合利用系统建立在全系统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基础之上、通过这一综合利用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各行各业都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利用、良性循环的生产体系,使小小的猪场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农业之林!”
  说得多么动人啊!我注意到,李正龙的眼中闪烁着坚毅的风采和光波。我们相信他的预言是一定能够实现的,这座花园似的猪场定会有一个更新更美的前程。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正龙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大洼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