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亏损与对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3093
颗粒名称: 辽河油田:亏损与对策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9年7月19日盘锦报登载关于辽河油田的亏损与对策的文章。
关键词: 辽河油田 亏损 经济 发展

内容

来自辽河油田的报告
  1988年11月19日英文版《中国日报》发布新闻:辽河油田出现严重亏损!
  这一消息引起全省普遍关注。人们震惊之余不免疑惑:油田,油田。打个窟窿就冒钱。国外石油企业富得冒油,咱咋就亏损?
  1公斤原油不抵半瓶酱油,1吨原油不如1瓶茅台酒贵。而产油所需原材料却要花高价购买——“要命的两头挣”
  1988年辽河油田亏损1.63亿元。不出一两年,37亿元的固定资产总值将不能抵债,而步入“破产”的危境。一个生机勃勃的辽河油田,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如此严峻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据调查,其根本原因是:高成本,低油价。
  原材料涨价,特性油增加,征收税增多等等因素,使原油每吨成本由1985年的76.11元猛增到124.82元。今年将上升到163.79元。而与这高成本相对的却是低油价。现行国家收购价110元/吨,而且是指令性的,产量一点不能少,价格一分也不增。一头是高度自由——原材料采购随行就市;另一头是高度集中——价格定死,国家统购,正是这种倾斜的购销体制,造成高成本低油价、亏损额逐步增大的后果。
  价格是杠杆,价格与价值背离,必然违背投入产出规律,违背价值规律,扭曲的价格必然破坏平衡。
  借钱勘探,负债生产,难免出现油田萎缩,引发油料危机——可怕的恶性循环
  而今,曾是亿万富翁的“油老三”竟陷入“无米下炊”的窘境。原油产量增加,亏损额和负债额也在增加,新油区勘探费和老油田维护费却在减少。1989年勘探开发资金需19.7亿元,国家拨改贷只有1.96亿元,余额自筹。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连动式恶性循环……
  七十年代,勘探费国家核销。八十年代石油产量猛增,勘探基金却在锐减,油田只能把有限的钱用在打生产油井上。1987年同1980年比,产油井由164口增到772口,勘探井由134口减到71口。
  那么,让老油田增产如何?老油田的自然递减率是10%。要搞好老井维护,需大量资金。但亏损、缺钱,维护工作量只能被迫大幅度压缩,递减势头很难控制。这样下去,会出现第一轮恶性循环:油田亏损——借钱勘探——新油区很难发现,老油田过早衰老——油田萎缩,
  油田萎缩,用不了多久,连锁反应的作用会首先使炼油厂“无米下炊”。更值得忧虑的是整个石油行业都潜伏着萎缩的危机。这第一轮恶性循环会把更多的关联企业带入恶性循环中。况且,后果并不止于此。炼油厂“无米下炊”,汽车、飞机还不得“饿瘫”?这样下去,在全球性能源危机的旋涡中,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将会处于十分不利的困境中!
  石油之树常青,需疏松板结的土壤,这既靠自我发育,亦需精心培育——有效的护根之法
  单从商品经济的观点看,成本低于售价,只能导致倒闭。国际上油价低时,一些产油国干脆关井、停产。而我国急需原油,不但不能限产,还要求增产。在这种情况下,辽河油田党政领导在改革中逐步完善了10种类型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加强管理,千方百计堵塞漏洞,降低成本,收效很大。每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探明1亿吨储量的费用2.5亿元,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自1985年以来,全油田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挖潜活动,每年弥补亏损1亿元以上,使亏损延迟了3年,使亏损额降到较低水平。
  但是,权宜之计不能摆脱亏损和资金短缺的困境。亏损终于发生了。这一事实告诉人们:客观规律不容违背。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中探寻新的途径。
  对策一:把扭曲的价格理顺
  回顾一下每吨原油价格的演变是很有启发的。五十年代150元,六十年代130元,七十年代继续下调,现在是110元。建国初期原油价格尽管也不高,但横向比还可以。那时1公斤原油价格相当于1000克小黄花鱼价格。如果纵向比一下,矛盾就突出了。原油价格下调,物价却在上涨,而今1公斤原油只相当10克小黄花鱼了。100比1,惊人的差额!价格扭曲到如此程度,不理顺还得了吗?原油价格调整的必然性由此可见一斑。
  价格的不合理还表现在原油与成品油比价的巨大反差上。在国际上,由于价值规律和长期竞争的作用,原油与成品油的利润率的比为1比1.28,美国是1比1.2,我国是1比6。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润结构相差这么大,既不合理又不正常!这种畸形利润结构直接造成三方面的不利影响:开发业资金匮乏,由亏损而面临萎缩;加工业有了高额利润这一“俊”,改善管理,挖掘潜力的原动力和紧迫感强化不起来;廉价原油,高额利润,诱发一些地区和部门滥上小炼厂、土炼厂。大庆油田周围小炼厂有100多个。在我省沈阳、鞍山、辽阳、盘锦、锦州等地出现县、乡、村和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混乱局面,土炼厂多达146个,既浪费原油,又污染了环境。理顺原油价格,在上下游企业利润结构上进行合理调整,恰可收到一举三得之效。
  对策二:把板结的土壤疏松
  开办辽河石油特区,增强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这是克服当前生产经营各种困难,振兴发展的一条良策。
  搞石油特区,可以打破39年一贯制的封闭式生产经营,在对国内外的开放中,广泛开展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发展外向型石油经济,逐步实现国际通行的上(生产)下(加工)游相结合的方式。
  所谓上下游结合,即实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和油气加工、综合利用一条龙。可使财物、产供销、内外一体化,组成以油气生产为主体,各种相关企业和多种经营、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多元开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地区性经济联合体。在油品及其深度加工产品的内外供销中,灵活应变,直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这条路走通了,辽河油田不但能够成为辽东半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支柱产业,还可成为全国石油系统改革开放的先导试验区,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方面,当前应尽快解决和明确以下政策性问题:下放建设项目审批权;在生产计划安排上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一厂多制”财务“分灶吃饭”,允许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允许在大连、鲅鱼圈等开发区和特区设立工贸公司,开展对外经贸;实行效益工资制和用工自主等等。
  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对改变我省能源构成,促进经济发展,加快辽东半岛开放发挥了很大作用。辽阳化纤厂、辽河化肥厂、盘锦天然气化工厂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都是在辽河油田提供物资原料的前提下建设的。同时辽河油田还为鞍钢和一些石油加工企业提供大量燃料、原料。在财政上缴和支援地方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油田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减少亏损、遏止萎缩,挖潜增产,多做贡献”,今年已成为辽河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的主旋律。但愿这一主旋律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响起回声!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喻奇
责任者
戴尔义
责任者

相关机构

辽河油田
相关机构
辽阳化纤厂
相关机构
辽河化肥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沈阳
相关地名
鞍山
相关地名
辽阳
相关地名
盘锦
相关地名
锦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