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制改革带来新的生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2792
颗粒名称: 科技体制改革带来新的生机
并列题名: ——关于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开拓技术市场的调查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1989年6月20日盘锦报登载的关于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开拓技术市场的调查。
关键词: 技术 水生植物 科研生产联合体

内容

建所31年的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是一个以盐碱地利用改良为中心,以垦殖种稻为重点的综合农业科研单位。全所现有职工296人,其中科技人员87人,占全所人员总数的29%。近年来,农业科研单位普遍面临着经费紧张,课题难开和创收难搞的严峻形势。这个所面临改革的大趋势,认识到:科研单位,也只有坚持改革才有出路。1985年,这个所根据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提出了这样的总体设想:以开拓技术市场,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为突破口,实行所长负责制,扩大科研自主权,调整科研方向和任务,建立科研责任制,试行课题承包,努力创收节支,建立新的奖励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从而使研究所在面向社会,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科技活动中,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活力。在科技体制改革中,他们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调整科研课题,扩大服务范围,组织新的攻关研究
  1985年,这个所把研究课题,从一年前的22项减少到16项,并且新上了“家庭农场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体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以及“胶用田菁的综合利用”等一批重要课题。同时,新建了水产养殖研究室,增设蔬菜研究课题,并积极筹建畜牧研究室。这个所又根据生产需要,组织水稻品种更新攻关研究,相继选育推出地优57、盐粳1号和辽盐2号等新品种。辽盐2号已突破百万亩大关,一年净增稻谷0.5亿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它,如辽宁省水稻低产区改造、稻田少耕法、锌肥和钙镁磷肥开发及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栽培技术等,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接受横向科研委托
  这个所近年来在水生饲料南种北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猪场水生植物生态工程”的研究,使该项成果升华,在西安畜牧场建立起我国第一座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猪场生态工程系统,为全国畜牧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1984年以来,这个所植保室在开展化学除草新体系研究的同时,先后为美国的罗门哈斯公司和巴斯福公司完成了“果尔”和“哌津”的药效试验,并且与金州化工厂合作,试用和推广了“克草安”。不仅为厂家提供使用效果证明,而且自己配制了广谱的合成新药“101”。土肥研究室也为盘锦化肥厂的复合肥完成了施肥技术的肥效试验。科研所不但为生产提供了新技术,而且和厂家在经济上也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
  三、试行技术承包,建立各种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
  几年来,这个所为推广开发水稻栽培技术的科研新成果,先后和三江口农场、大荒农场、老边乡种地大户、当地部队和武警部队农场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开展了有偿技术服务。又先后与几家生产单位建立了新品种繁育联合体。生产单位负责生产管理,科研所提供原种和繁育技术,包销良种。1987年大洼县王家农场共生产辽盐2号种子200万公斤,为其大面积推广准备了充足的种源。在销售经营上,又与市种子公司合作,使育、产、销一体化,保证了种子销售渠道畅通。这样既加速了新品种的推广,又使三方互利。
  四、充分利用优势,积极开展技术经营
  为了增强科研自身的活力,1984年以来,这个所利用所里人材集中、技术拔尖、科研成果显著、农业科研资料丰厚的优势,广泛开展良种、苗木、新化肥、新农药和技术咨询等技术经营活动。在经营活动中,该所强调优质服务,重信誉、重质量,在省内外赢得良好的声誉,同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在开拓技术市场新领域,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技术经营活动中,先后经销水稻良种214万公斤,葡萄苗2.7万株,新化肥109吨,新农药65吨,发放各类资料10万份,科技体制改革5年中,创收76.1万元。
  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5年科技体制改革尝试表明:开拓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不但给农业科研单位带来了新的生机,而且尝到了科技体制改革的甜头。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鹏学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辽宁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