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黄花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2149
颗粒名称: 绿岛黄花醉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9年4月18日盘锦报登载关于高升镇发展蔬菜生产的文章。
关键词: 蔬菜 生产 农业

内容

本报记者 商乃易
  我所说的绿岛,是指在隆冬或早春的季节里在透明的大棚塑料布下的一片片青翠的绿菜地。和光秃秃的灰黄色的外界相比较,这绿地很象浩瀚海洋中的岛屿。但这些岛屿不是孤独的,常常以村屯庭院的格局星罗棋布,起码在盘山县高升镇已是诸岛连片了。
  目前,高升镇有“绿岛”面积65万平方米(到年末可发展到80万平方米),平均每人40多平方米。去年全镇只“绿岛”蔬菜一项,人均收入700元,可见效益之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高升镇委员会和镇人民政府正确引导人民致富,变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为科技型生产结构,镇里有科技服务体系,上下形成科技网络,使农民逐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农民利用市场、掌握信息、运用知识的自觉性越来越强;在党的阳光照耀下,过去“冻结的雪山”终于溶化成涓涓春水。力量,力量,科学技术的力量支撑着新时期农民划着命运之舟扑向商品经济的海洋!
  黎明,天色灰蒙蒙的。在通往高升镇的乡路上,来自高升、南关、边北、边东、前屯、后屯等村的农民,肩扛着或车推着一箱箱(纸壳箱)黄瓜,向镇中心十字路口汇聚。大地是那样宁静,微风拂面,只觉阵阵惬意随着昂奋的情绪化作一朵朵怒放的心花;在这大棚黄瓜大批量登市的季节里,农民将一根根碧绿的黄瓜换成一张张人民币票子,确实产生一种不可言状的陶醉。从早晨五点半到八点半,是黄瓜登市的高峰期。最早的黄瓜在正月初就登市了,如今这四月初成堆成堆的黄瓜把个通往沈阳的街心路挤得很窄很窄。往沈阳运销黄瓜的汽车停靠一旁。“多钱开?”“九角五。”“好,装车!”接着,一箱箱黄瓜被装上汽车,人随车走,到沈阳准卖个好价钱。镇领导讲,从3月10日开始,每天上市黄瓜2万公斤左右,近日已达三四万公斤,运销车辆十几台,专门从事运销的有400人左右。上述6村种植大棚黄瓜(或其它蔬菜)的户,平均达到村中总户数的75%,没有一个畅通渠道和运销队伍是不行的。自然规律往往很奇妙,一事物一旦形成气候,附着事物便应运而生,形成事物间的子母关系。高升的大棚黄瓜产销情况亦如此。
  我们来到高升村。高升村是盘山县人均大棚蔬菜面积最多、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全村1742口人、3375亩耕地,去年人均占有大棚面积89.6平方米,仅大棚蔬菜一项总产值达312.3万元,人均纯收入1344元。沿街行走,见一排排朦胧白色的塑料大棚在春日柔和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不很刺眼的亮光,而里面翠绿的青菜(以黄瓜居多)影影绰绰,似隐而现,从外面看,好象一首首意味颇浓的朦胧诗。
  我们来到杨守仁的家。杨守仁是盘山县大棚蔬菜单位面积纯收入最高的户。儿子念大学,女儿做缝纫,他和老伴莳弄三栋大棚蔬菜,去年上茬蒜苗下茬黄瓜,纯收入18000元,每平方米效益达69元。他说今年的蒜苗已收入6000元,黄瓜已卖4000多元了!拱入他家的黄瓜大棚里,那青藤绿蔓缠满架头,肥大的叶片在融融阳光下透着清晰可辨的脉纹,朵朵黄花醉意浓浓,若在野外,一定会招得粉蝶翩翩、蜜蜂嗡嗡:那垂青挂翠的黄瓜倒是悠悠自醉,它们是棚中幽灵,常把人弄得目不暇接。花香、黄瓜的清香搅成一团,让人也有些熏熏欲醉了。
  过去镇里有许多脾气暴躁的人,自从种植起大棚蔬菜,有了好收入,脾气渐渐柔绵起来。据说,冬春里葱笼的绿色有怡情性的妙用,这些人不知不觉地陶醉在愉悦的劳动之中。是呵,在这大量采收果实的春天里,劳动者怎能不愉悦陶醉呢!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商乃易
责任者
杨守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镇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山县高升镇
相关地名
高升
相关地名
南关
相关地名
边北
相关地名
边东
相关地名
前屯
相关地名
后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