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向渤海一条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1992
颗粒名称: 舞向渤海一条龙
并列题名: ——海外河公路修筑纪实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盘锦报登载辽河油田19年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发展 历程

内容

常言道: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然而,在这片荒莽的土地上,多少年多少代也没殊出条路来——海外河之路不是踩出来的。
  ——题记
  驶过大洼县城,车到王家,转身西向驶上了一条宽阔的矿碴路。它直穿大洼三角洲(油田人称为海外河地带),全长21.4公里,是辽河油田用了700万元人民币铺成的。
  今年3月22日是辽河油田开发19周年纪念日。19年前,辽河油田在三角洲打出了这片土地上的第一口油井——海一井,它至今原油自喷不止。“海一井”用它的产油能力向世人宣告:三角洲是石油之洲。可19年来,三角洲始终没有成为采油区,因为三角洲是辽河与大辽河入海的空隙地,海潮不时地肆虐于这片土地,万亩大地没有一条可走之路。“修路”,不知多少人曾盘算过。然而,修路难啊!在平整之地每修筑1公里黑色路面造价20多万元。1980年以来,辽河油田曾先后两次准备修这条路,都未能成为事实。
  三角洲,是石油之洲。那儿还有近300万亩土地,可开出15万亩稻田、4万多亩虾场、2万多亩鱼池、8万多亩苇田,年经济效益等于一个农业县。三角洲,富饶之洲!1989年,辽河油田接替老油区的预备战场和滚动开发的重点区块就在这里。从“海一井”提供的数据分析,这一地区原油储量可观,原油物性好。
  采油打井,筑路先行。1987年12月14日,早已等得不耐烦的筑路工人,旋风般地开到海外河工地,他们操作着各种机械生龙活虎地干起来。仅仅54天,他们就完成土方120万立方米。
  路基是有了,但到了春天车上去,就会一塌糊涂。要抓紧时间,组织上料整平。筑路三大队开了上来。车队多,料上得急,一堆堆矿碴料成了工程进度的阻碍,车辆无法通过。三大队领导当即决定,动员所有二线人员,带上铁锹,增援一线。2月11日那天,他们组织了一次风雪大会战。这一天,天格外冷,平日在暖气边工作的修理工、保育员和机关干部,冷丁坐上那敞篷车去工地,还真有点受不了。刚下车,有几位女同志腿脚就不听使唤了。“每人五米,干吧!”大队领导一声令下。北风夹着雪团可劲地往脖领里灌,可寒冷也能驱使人们加劲地干活,挖沟、平路,对于这些二线人员并不陌生,况且三大队几年来就有二线上一线的作风,上年二线人员完成产值40多万元。
  干活的人抬起头来一看,那边教导员刘景堂、大队长薛云义甩掉了棉衣,这边的女同志额头上也冒出了晶莹的汗珠。大家边说边干,一天的任务3个小时就完成了。
  车流不息,筑路人的汗水不干,路在延伸。
  1988年8月,海外河公路——一个孕育了20年的公路诞生了。筑路三大队200多名职工就是这公路的“接生婆”。此后,这里又筑成了桥涵13座,支路4条,打油井32口。去年9月,考察大洼三角洲拦海工程的省、市领导的汽车,从这路上飞驰而过,今年初又从这路上走过来成千的拦海人。三角洲是盘锦人今后着力开发之地,通向这里的海外河公路,不正是人们的致富之路吗?三角洲,是辽河油田人今后开采原油之洲,通向这里的海外河公路,不正是石油工人的采油之路吗!1989年初,三角洲拦海大堤传奇般耸立在大海之畔,“从此宣告大海止步”,它为辽河油田在这块土地上开发建设带来怎样的方便是可想而知的。辽河油田、盘锦人民历史上多少次成功的合作有目共睹;盘锦人民、辽河油田今后协手共进也必定有口皆碑。
  因为海外河公路修成于龙年,油田人都叫它:舞向渤海的一条龙。现在,公路与依海而卧的拦海大堤相连。它们雄姿英发,象征着三角洲的兴旺发达。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素霞
责任者
刘景堂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辽河油田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