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1769
颗粒名称: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并列题名: 字段名 内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3月15日,盘锦报刊登一篇关于大洼三角洲拦海工地的报告之一。
关键词: 拦海工地 报告 历史

内容

公元前21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了抵御外敌,修筑了一条震古惊今的雄伟边墙——万里长城。从此,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公元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为了开发辽东半岛辽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筑起了一条举世罕见的拦海防潮堤——大洼三角洲大堤。中华民族的子孙向历史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渤海之滨,辽河和大辽河入海口之间,一条顶宽4米,底宽30米,高程5.9米,长15公里的大堤依海而卧。宛如一条巨龙,头顶二界沟,尾指辽河口,背推沧海波涛,胸抚百万亩平原,与万里长城隔海相望。
  渤海,波涛汹涌。巨大的潮浪永无休止地扫荡着辽东半岛西部近海大平原,在辽河与大辽河入口之间割出了一片“占领区”——270多万亩荒野、沙滩。
  这是一片被大海恣意蹂躏的土地——盐碱易涝,沼泽遍布,杂草丛生。野苇、盐蒿、碱蓬、盐吸为此涂上了荒凉、神秘的色彩。
  这是一片溢金流银的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地势平坦。大米、芦苇驰名中外,是养殖对虾、鲤鱼的理想场所。发展潜力,不次于长江、珠江三角洲。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的屠刀在此画了一幅“东亚鱼米之乡”的画卷,驱使“开拓团”来此征服大海。但“画”到海边时,再也没能“画”下去。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农垦大军和彭老总的一个师开到这里,想在此画一幅“江南水乡”的宏伟蓝图,但笔至海边,空悬了三十多年……
  ——那里,需要一条大堤。一条长达二三十公里的拦海大堤!
  有人断言:修堤,无异于搬长城,简直是“神话”。
  沧海,你只能在神话中才能被人征服吗?
  荒滩,你的沉默是在等待“神话”吗?
  ——“神话”来了!
  公元1988年9月3日。几辆小汽车穿过大洼镇,沿着进海公路向海边疾驰。车上下来十多个人。他们踏盐吸,扒芦苇,踩沙滩,观大海,整整视察了半天。
  他们是国家计经委主任刘忠一;辽宁省副省长肖作福;盘锦市委书记王向民、副书记巴殿璞、副市长田育广、刘洪滨;大洼县委书记王宝印、代理县长程亚军、副县长徐志强。
  他们走着这万亩荒滩,踏过这历史的沉沦!
  ——这是片发展商品粮、水产品、芦苇、畜牧业的宝地呀!
  ——我们要把它建成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诞生了:投资、筑堤,拦海,开发大洼三角洲!为辽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做出示范!
  一个宏伟的画卷展开了:长达26.3公里的拦海防潮大堤内,涂上了15万亩稻田,4万亩虾厂 , 2.27万亩鱼池,8.2万亩苇田。年经济效益可达18921万元,这等于为盘锦新镇填了一个农业县。
  公元1989年1月8日,“神话”进入了“主题”一一筑堤大战正式打响了。沧海与平原之间,出现了一条历史的分界线——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永杰
责任者
刘忠一
相关人物
肖作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