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厂敢为天下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1004
颗粒名称: 小厂敢为天下先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东风塑料保温厂依靠无影无形的科学技术,创制出了有声有色、实实在在的新产品。
关键词: 东风塑料保温厂 科学技术 新产品

内容

今年夏初,全国重点项目南京扬子乙烯工程的地下热力管网,需要复合保温管。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北上天津,准备到国内唯一有进口复合保温管生产线的厂家订货。采购员确实阅历不凡,他看过该厂的产品并与之见过的进口复合管对比,感到质量、价格都欠妥。眼看工程急需管材,怎么办?正在举棋不定之际,他听说辽宁省盘锦市也有一家生产复合保温管厂。采购员星夜赶往盘锦,大海捞针般地在双台子区城郊乡的一个偏僻角落里找到了这家小企业——盘锦市东风塑料保温厂。面对几幢简陋的厂房,采购员不免踌躇起来:“这样的小厂能产出什么象样的产品?”待厂长王吉友领他看过保温管之后,采购员不禁暗自吃惊;“真想不到穷乡僻壤打出了这样好的产品。”不仅质量比天津的好,再问价格也比他们便宜得多。采购员庆幸自己的腿没白跑,立即拍板,一次签订了100万元的购货合同。
  打出这样的拳头产品,他们该有些诀窍吧?厂长王吉友说:我们靠的是科技进步,靠的是咱中国人的志气和智慧。”
  1986年,盘锦市双台子区东风街道组建后,即根据国内市场对防腐保温管的需求,设想筹建塑料保温厂。在资金奇缺的情况下,他们不敢想那价值千万元人民币的进口生产线,要在国内技术上找门路。他们思资若渴,总算有机缘,在沈阳塑料研究所聘请了那位一直盯着国际塑料技术的王永训工程师。王工程师对塑料、机械制造等专业造诣精深,塑料研究技术能够同世界先进水平比翼。可是由于记者说不清的原因,这只塑料行业的大鹏,却一直不能展翅翱翔,面对世界塑料技术的突飞猛进,他心急如焚。当东风街道的领导聘请他的时候,王永训满怀科技报国的激情,毅然离开繁华的省城,来到盘锦偏僻的城郊。把自己潜心研究的科技成果,奉献给盘锦的开发建设。夏日里,杂草丛生的厂区,白天烈日灼人,夜晚蚊虫肆虐。王工程师不畏环境恶劣,刻苦攻关。在国内,只见过进口保温管和它的使用说明书。对于它的制造工艺流程,各种技术参数却不得而知。外国人对于技术的重视决不亚于我们,要得到技术资料无异与虎谋皮。面对技术资料空白,炎黄子孙四大发明的基因在王永训的事业上显示出来了。他殚精竭虑,终于想出了假想产品逆向生产复制出工艺流程的方法。他先从成品工序推出最后一道工艺模型,再不断类推设计,又数次改进设计,反复试验。人,消瘦了,心血,超耗了。斗转星移,田里的青苗结出了金黄的果实。我国自己创制的第一条塑料保温管生产线,也赶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从王工程师绘制的蓝图中“诞生”了。整个生产线的全部投资不过60万元。其中挤管生产线耗资20万元,仅为进口设备的五十分之一。但生产能力还要高于他们。天津厂家的进口生产线年计划产管10公里,而东风塑料保温厂的生产线年产量达150公里。设备操作也比进口的简单。
  王永训又相继攻克了管的保温夹层配料、发泡等技术难关。解决了塑料保温管制造的全部技术难题。
  在塑料保温管生产线投产之后,新的技术课题又在王永训的头脑中形成。他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塑料保温管在直埋地下后防腐防潮性能虽好,但接头处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国内采用玻璃布缠裹,终是两层皮,天长日久,免不了渗水,浸蚀,内钢管热量会趁隙溜掉。国外采用胶布粘接的办法,接头处与管道寿命不同步,往往因局部腐蚀造成整体“夭折”。王永训觉得这样的接头方法无异于管道“慢性中毒”。他挖空心思想造出一付“解药”。这“药方”一时不好出,他翻阅资料,土的洋的查个遍,又把心中的书底抖落几回,终于想出了热熔补口的新方法。这种办法使接头处与整体愈合得天衣无缝。在国内外都是头一招。
  东风塑料保温厂依靠无影无形的科学技术,创制出了有声有色、实实在在的新产品。1987年11月28日,省科委为这家简陋的小厂举行了科研产品鉴定会,确认该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技术先进、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小厂不拄“洋拐棍”,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感动了与会的人们,也不断激发着全厂工人的生产热情。投产以来,连月赢利,今年计划产值400万元,利润40万元。目前都按计划提前完成。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增胜
责任者
王永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