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官”的气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0783
颗粒名称: “牛官”的气魄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8年7月29日盘锦报登载关于牛官村的发展文章。
关键词: 农村 经济 发展

内容

本报记者 张永杰
  “牛官办学特有气魄”。
  牛官者,牛官村是也。记者多次听到这样的赞语,心里颇不以为然:当今,农村办教育是“难唱曲”,省市县都感到头痛,一个全国最小的行政单位——小小的牛官村能有什么招法,办出什么模样儿来?
  且慢下结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7月12日,记者来到牛官村,尚没看清学校的模样,就被一连串的“最”字弄得惊叹不已……
  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
  黄牌警告:校舍危险,限期一周迁出。
  公元1984年春季,市县的一次校舍联合大检查,给牛官小学下了道“圣旨”。
  牛官人默然“接旨”。
  这时,牛官村的经济正处于“贫困”阶段。16间教室七裂八断,梁折柱掉,东倒西歪。淘气的学生不小心撞一下房墙,便四下落土。农村是最讲究房屋门面的,可牛官村委会的办公室却风雨飘摇,无力维修,何况学校。
  师生把课堂搬到了村委会,可村委会的房子也是“自身难保”。无奈,只好四处“打游击”。有的教师苦笑:这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抗大”精神。
  话传到村党支部的会议上,好象扔了个手榴弹,轰然炸响:都80年代了,学生们在“大炕”上学习,太丢人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教室盖起来。
  说归说,嘴皮子可不是印钞机,钱哪儿来?申请资金的报告不知打了多少份,能用的“大道理”都用完了,才批下1万元。村里的存款只有7万元,还等着修建村部,许多人的眼珠子都盯得发蓝了。建校舍需要20多万元,牛官村的账目上,还很少出现过这么大的数字。
  牛官人彻底体验到了钱的滋味儿。
  很快,牛官村党支部想到了一步妙棋:忍痛割爱,把用于维修村部的钱投在校舍上,全村人每人集资10元,村内各企业赞助,贷款,建一座教学大楼!为了牛官的未来,豁出去了。
  有人劝村领导:摊份子,要犯错误的。
  村领导火了:有事我去顶着。我不往自己袋里揣,啥也不怕。
  钱,上升到了20多万元。一张张真情的票子,垒出了一个美好的希望。秋天,一栋两层1100平方米的教学楼竖立在村委会的道东。牛官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大楼,生下来就天天见到楼而从未上过楼的牛官子弟,欢天喜地地跑到楼里。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从盖上教学楼后,牛官村立下了个规矩:有一分钱,先可学校用。几年来,村里三次缓建村委会办公室,给学校添置了“北京平”,砖石围墙、各种仪器、设备,投资额达50多万元。而村委会的办公室,还没完工。找学校最容易,哪个建筑最漂亮哪个就是。
  一位学校教师对记者说:“我们学校是村里的宝贝,含在嘴里还怕化了。”
  最吃香的是教师
  牢骚:过去,咱教师是“老九”。近几年喊破了嗓子,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什么时候咱弄个“老三老四”就知足了……
  牛官的教师是“老大”。
  在渤海乡,甚至兴隆台区、盘锦市,牛官学校的教师恐怕是最“吃香”的了。工资待遇是最敏感最能说明问题的。在牛官村,曾出现这样的事,村领导的工资开不出来,但是却借钱给教师开支、保证一分钱不少。为了给学校增加收入,村里专门投资24万元给学校建了个饮料厂,由村企业办公室管理、学校“坐享其成”,只过问一下就行。用钱、用汽水,校长和副校长盖个章、批个条子就成。学校搞个什么活动,跟村领导提个计划,马上就批。
  在教师工资上,牛官村更有气度。
  学校的一位领导捏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校长副校长向上浮动两级,公办教师向上浮动一级,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津贴、补助等,每月每人,收入最低限是130多元,最高达150多元,平均也在140元左右。民办教师1987年月工资73元,再加各种补助,平均在百元以上。这些数字,在全乡是最高的。
  在社会上,村干部和村民们对教师也最尊重。如果谁敢对教师有一点不敬,就会有许多人去做他的“工作”。哪个教师有困难,村里和乡亲们都会伸手相帮……
  最有魄力的党支部
  公共汽车上的一段对话:
  ×某:我调到厂办公室了,电话××××。
  记者:你怎么出来的?
  ×某:遇到红灯绕道走吗。我们学校的老师已绕出好几个了。
  牛官学校副校长张元吉却另有一番“绕法”,最终绕到了牛官。
  1984年,渤海中学缺一名中学教师,有关领导多次找到张元吉,条件是一切都特殊考虑,并向上浮动一级工资。于是,张元吉去了。
  几天后,村党支部责成一位德高望众的负责人来到张元吉的家里,说:他们给多少钱,我们给多少。他们浮动一级工资,我们浮动两级!
  在教师大会上,村党支部马书记激动地说:咱牛官人才极缺,需要你们培养。可是,为啥成了人才又往外走?不就是看牛官穷吗?咱穷有穷的志气,村里就是扒房子卖石头,也要保证教师不受委屈……
  100天之后、张元吉主动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回到了牛官学校。一年后,当了副校长。
  在采访中,张元吉对记者说:“我是个知识分子,并不喜欢钱。村党支部那么大的魄力,我就是走到外国,也要回来呀!“”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元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牛官村委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牛官村
相关地名
渤海乡
相关地名
兴隆台区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