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盘锦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0354
颗粒名称: “到盘锦去”
并列题名: ——盘天化建设连续报道之一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8年6月18日盘锦报登载的关于盘天化建设工地的文章。
关键词: 工程 乙烯 项目

内容

本报记者 史绪桐 董兴华
  编者按:自今年5月盘天化建设工地打下第一根桩后,工程大规模建设的序幕已迅速拉开,目前已有数十支施工队伍进入现场。本报将对工程建设形势、经验等陆续作介绍。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第三建设公司(简称三化建)是建设盘天化的主力施工队伍之一,基地设在安徽淮南。他们初到盘锦,人生地不熟,同时盘锦人对三化建也不十分了解。因此,带着对盘天化建设作一番较系统报道的想法,记者首先来到了三化建。
  三化建为了建好盘锦13万吨乙烯项目,专门组成了工程指挥部。在很简陋的办公室里,项目经理刘维友及另几位同志热情接待了记者。刘经理看上去40多岁,稳重、干练,即使笑起来也带几分矜持,象企业家也象知识分子。他用他的南方口音介绍了三化建的大致情况:三化建是化工建设战线最大的一支队伍,有职工近8000人。成立30年来,转战大江南北,建起好多重要的化工企业,淮南化肥厂、安庆石油化工厂,以及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等。这次建盘天化,3主要装置中的2套——聚乙烯和聚丙烯装置以及国内配套的空分空压等就由三化建承建。
  淮南距盘锦1000多公里,职工愿意来吗?情绪如何?当记者提出这个疑问时,不等刘经理回答,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说:“我们搞建设的,让去哪去哪。”“我们常年在外已成习惯了。”刘经理接着说:我们施工队伍的纪律比较严明。另外,职工自觉性很高。虽然,一听说一走几千里,一去二、三年,谁都有些恋家之情,但是,一接到命令,就坚决地执行。让当天走就当天走,即使爱人流泪、孩子哭叫也不耽误半天。比如——
  刘经理点出了一串职工的名字。于是,记者便找几位随便聊聊,并记了下来:
  曹守谢,劳资员。他是51岁的人了。3月19日下午3点,领导通知他作为先遣人员,马上来盘锦。他二话没有,立刻准备起来。5点到公司报到,然后回家拿牙具、饭盒,7点便坐上火车出发了——他是这次来盘锦的职工中接通知后行动最快的。
  钱友荣,八吨吊车的司机。他是4月13日开吊车来盘锦的。说起他来盘锦的过程是挺有趣的。10日,他接到通知,他爱人先哭了,不让他去:“你走怎么办?去这么远,也不知几个月回来一次?”钱友荣便跟她讲道理。讲了两天还不通。最后他开玩笑说:“你就当我判了3年徒刑,受改造去了,不能回家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另外,又不是中间不能回来?”爱人总算同意了,但7岁的宝贝女儿仍不干。晚上睡觉时,把钱友荣收拾好的衣裤抱在怀里,生怕爸爸偷着走了。但是第二天早5点,钱友荣还是按要求出发了。他没喊醒女儿,衣裤也没带。路上走了5天,到盘锦后,他才买了衣服等用品。
  ……
  象这样的例子,在三化建已到盘锦的580人里,其实何止一个两个?三化建决心很大,既然千里迢迢、别妻离子来到盘锦,就是要大干一番,干出三化建的水平,干出三化建的信誉。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