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9851
颗粒名称: 仙鹤的故事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8年04月22日,盘锦报刊登一篇关于仙鹤的故事。
关键词: 丹顶鹤 仙鹤 故事

内容

本报记者 刘德天
  丹顶鹤体态秀逸,性情幽娴,很似一个潇洒出尘、放浪形骸的人,在我国历史上它被视为仙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往往以鹤为伴。画家们常绘鹤,作为长寿或仙道的象征。咏鹤的诗词歌赋常见于古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风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咏鹤诗。
  人们对鹤类并不陌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近在咫尺能端相到野生的鹤。本文所记述的是发生在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里的关于仙鹤的真实故事。
  阿其波寻找鹤巢
  1987年5月10日,东郭苇场。
  破土不久的芦苇象无数杆绿色的旗帜,冲着高天,蓬勃向上。各种水禽或戏水,或觅食,或追逐,或飞翔,在他们的王国里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大自然赐给他们的厚福。
  一支由吉普、“面包”组成的车队在这里缓行,突然,一辆大吉普停了,从车上下来一位身材魁梧,身穿浅绿色工作服,脚登旅游鞋的外国人。他就是专程到此考察的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波博士。他打着手势,向人们发出有鹤的信号。人们向他瞩目的方向望去,除了茫茫沼泽,一无所见。当阿其波把袖珍望远镜放回胸前,问他身旁的同志:鹤颈上绿色的环是哪个鸟类组织的标记?此时,人们叹服这位鹤类大师——长着一双观鹤的慧眼!
  时近中午,当人们把目光投向阿其波瞭望的西方南方,只见两处各有两个白点儿,人们望着望着,只见4个白点儿同时腾空,先向西,后向北,人们慢慢看清是4只丹顶鹤在比翼翱翔。飞着,飞着,它们掉头向南,向着车队的上空飞来,忽然,从空中传来“浩——浩——”的鸣叫,这叫声高亢中带有深沉,嘹亮中富有神韵,转眼间,鹤已飞至头顶,只有三、四十米——在保护区里人与野生鹤的最近距离。鹤鸣与鹤翔的胜景使人们如置仙境,心旷神怡。此刻,以研究鹤,保护鹤为己任的阿其波也兴奋异常。这是因为,他在黑龙江扎龙保护区住了很多天,除了在鹤舍里看到人工饲养的丹顶鹤外,一只野生的也没看到,而在这里,仅一天半时间就看到40多只!
  下午,阿其波只留下与他同来的美国鸟类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德·艾立斯和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吴俊样,谢绝了其它人员的陪同。
  他带领两人驱车沿着上午的路线返回,行至三十多公里处时,他叫车停下,他们三人穿上叉裤,沿着他确定的方向前行。他们一会儿在湿地上走,一会在没膝的水里涉。原来,阿其波这次来考察,把找鹤巢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他上午发现了正在孵化的丹顶鹤,但他先没有声张,只是暗暗定下了方位。
  下午3时零5分,他们在三道沟下滩发现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在那上面找到了一个鹤巢,当阿其波和艾立斯看到巢里有两枚蛋时,他俩举起双手,抻出拇指,连喊“o k ! ”紧接着,他们又朝另一个方向走去,途中,水深没腰,双脚陷进泥里一尺多深。80分钟过后,他们又找到第二个鹤巢,里面有一枚蛋。阿其波用卷尺量了蛋的长度,周长和巢的直径,一一作了记录,然后把手表放在蛋旁,拍下了又一个镜头,手表的时针指向16时25分。
  双“半百”守蛋待雏
  时至6月,三道沟的芦苇已快蒙头了。阵风吹来,掀起层层绿浪。谁能想到,在这芦荡深处,还蹲着两个人——在守蛋待雏!
  守株待兔这句成语是用来形容蠢人行为的。而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处50岁的书记吴俊祥和54岁的主任柳奎守蛋待雏却是艰苦之行,明智之举。因为他们在守护着阿其波博士寻找到的鹤蛋——举世瞩目的“仙蛋”,在等待着“仙雏”的诞生。
  守蛋待雏,他们吃尽了苦头:他们借宿营口造纸厂苇垛场,每天往返15公里;苇塘里的蚊子见到肉皮就叮,“小咬”碰上就起大包;海鸟一发现他们就附冲下来叨人,它以为是人类来干扰它们,奋起自卫还击;行进中,他们怕踩倒了芦苇留下小道,让群众知道鹤巢的位置伤害鹤,就用手扒开芦苇再走,那每一片苇叶的周围都长着一排锯齿般的硬毛,手时常被划破,夏天身穿叉裤在苇塘里行走,浑身的汗批淋批淋往下淌;有一天风雨交加,尽管他们穿着雨衣、水靴,等赶回驻地,全身湿透不算,脱下靴子发现,满脚底板都是大泡……真是难为这一双“半百”的人了。
  然而,苦中也有乐。他们领略到了鹤乡独特的风光。
  清晨,百鸟争鸣,汇成了鸟国的交响曲,当一轮从“苇平线”上升起的朝阳将绿油油的苇海镀上一层金色,而空气又是那么地清新,这里是多么地美!美得使人充满青春的活力!
  傍晚,风平浪静,百鸟归巢,雄雌丹顶鹤也在换岗——孵卵一天的雌鹤离巢觅食,雄鹤回巢孵卵。它们在默默地尽做父母的义务。这里是多么地静!静得使人感到一种难得的享受!
  6月7日,守蛋待雏的第五天下午,吴、柳二位发现头一天打结的两枚鹤蛋已经破碎,鹤雏不翼而飞,啊!难道前功尽弃?难道外国人能在这里找到鹤巢,我们竟不能守住鹤蛋?原来鹤乃速成鸟,刚破壳的鹤雏不待干绒就能跑动和游泳。他俩东搜西寻,终于发现一只鹤雏站立在水里,另一只卡在两棵芦苇中间。
  他俩把全身长满厚厚的桂褐色绒羽的鹤雏拿住,放回巢里准备拍照,刚一松手,又跑了,无奈,柳奎取出这些天一直带在身边的小绳,将它俩绑住,吴俊祥按下快门,使这对仙禽在它们的出生地上了镜头。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他俩加紧守护另一个巢里的鹤蛋,并每天用孵化小鸡观察鸡蛋的方法观察鹤蛋:用水晃,用光照,发现快打结了,他俩决定带回驻地。吴俊祥解开衣扣小心翼翼地把鹤蛋放在胸前,用身体给它以温暖,归途中,他听见了鹤雏在蛋壳里“吱吱”的叫唤声。回到驻地,他们把鹤蛋用被子包上,留一小孔,再生上火炉子保温,第二天,鹤雏出世了。这是我国第一只在人的住宅里诞生的仙鹤,它添补了人工孵化丹顶鹤的一项空白!
  “二段!二段!我是三道!我是三道!”
  “三道!三道!你们进展如何?”
  对讲机把相距百里的战友联接起来。“二段”是与吴柳小组同时出发的另一个小组:保护区管理处的魏鸿瀛和隋凤仁。他们的任务是在双台河入海口一带寻找鹤巢和鹤蛋,他们虽然没有找到,但听了这边的收获,欢喜若狂,在对讲机里连声叫好!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乔治
相关人物
柳奎
相关人物
吴俊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