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县团委为农村青年致富铺路搭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9751
颗粒名称: 盘山县团委为农村青年致富铺路搭桥
分类号: D676.5
摘要: 1988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农村经济迅速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生产转变。面对这种形势,共青团工作该如何为改革铺路搭桥、推波助澜——这是盘山团县委在苦苦思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团委 农村青年 科技文化素质

内容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农村经济迅速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生产转变。面对这种形势,共青团工作该如何为改革铺路搭桥、推波助澜——这是盘山团县委在苦苦思索的一个课题。
  搞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就是他们思索的结晶。
  他们联合二教局、武装部、妇联、科协等有关部门,成立了农村多种经营技术培训领导小组,并在全县十四个场乡的157个行政村屯成立了140 多个农民业校,聘请各场、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校长。并层层做出培训计划,确立培训内容,建立辅导站,设立咨询点,使农村青年的培训计划很快得到了落实。
  “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利益不投资”,这是中国农民典型的心理,为了消除这种消极心理。团县委力图从身边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来说服群众、带动群众,从而为农村致富带出一条好路。
  陆家乡青年李学,在致富路上屡次受挫,不灰心,不丧气,勇于吃苦,勇于拚博,在损失一万元的情况下,由团委出钱资助他到外地学习食用菌技术,仅一年时间,就挽回了损失,使当地青年深受启发,深受鼓舞。
  棠树乡段家村青年农民陈志平,在致富路上身陷窘境,团组织发现后,及时出钱出力,使他两次重返岫岩,学习滑子蘑技术,回来后几个月的时间,就收入1000多元。现在,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有47户滑子蘑生产专业户,1987年全村总产量达30000多斤,收入十万多元。
  这众多典型的出现,如浓雾中的明灯,指明了青年农民致富的方向,推动了农村青年致富的热潮。
  为了更有利于农村青年广开致富门路,团县委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为农村青年致富解决燃眉之急。
  棠树乡段家村发展蘑茹生产,原料一时无从解决,团县委同饲料公司和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联系,买来了10000万斤糠麸,并解决了1000元现款,帮助段家村度过了难关。
  他们还组织当地致富能人、专业户、重点户等组成致富咨询小组,解答青年在致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咨询内容包括草莓、山楂、黑木耳、葡萄、滑子蘑等五十多种生产技术。一年来,他们组织技术员共向基层提供咨询一千五百多次,下乡辅导七百人次,访富问计近百条,访贤问能达一百多人,真正起到了为致富推波助澜、铺路搭桥的作用。剑文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剑文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盘山县团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