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英雄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8849
颗粒名称: 雪英雄冰
并列题名: ——辽河油田抗灾夺油掠影孙喻奇 王志明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12月23日,盘锦日报刊登辽河油田抗灾夺油掠影孙喻奇、王志明的英雄事迹。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抗灾夺油掠影 英雄事迹

内容

年初,辽宁日报以《冰火英雄》为题报道了辽河油田张子文等七勇士冰河灭火的事迹,而今,数万职工又在同家流冰雪搏击中,塑起一组英雄的群象。
  “首先保住生产力!”
  不样之兆。1987年11月25日,先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尔后气温骤降,北风突起,大雪纷扬。千里油区冰封雪裹,成了冰雪世界。
  自9点24分始,5条60KV(六万伏)和61条6 KV(六千伏)输电线路先后跳闸停电380多次,带来一连串恶性连锁反应;
  连续运转的1500多口井的抽油机象是被突然冻僵,茫然呆立在冰雪中。205座计量、转油、联合站停产,这意味着每天要少产原油1万多吨,少产天然气250多万方;
  通讯中断!交通中供暖中断!供气中断!……
  受灾最严重的欢喜〓一带,油田职工家的〓汽片冷冰冰,锅碗〓冰冰,屋里黑润〓,所有商店、小卖〓的面包、糕点、蜡烛、电池被抢购一空。
  对这场比震灾、洪灾还要严重,而又突如其来的灾害,油田指挥中枢做出的反映是相当迅速的。邓礼让、张林生、刘安、施少荃等党政领导对灾害特征、后果进行详细了解和透彻分析后傲出决策:从钻井、井下公司等单位调集发电机组和锅炉车等设备,保住联合站和输油管线不堵不冻;尽快抢修输电线路;设法解决职工家属做饭取暖问的副局长崔仁义、副总工程师朱德义和水电厂厂长施毓芳在暴风雪中实地勘察停电原因:60K V高压线因雨后降温结成厚厚的冰甲、垂着串串冰溜子,瓷瓶变成了硕大的冰糖芦葫,绝缘性消失,变粗变重的高压线在暴风雪中急剧摆晃、造成共振以至跳闸断电。他们先后傲出了旁通供电、分断处理、单线送电的决策。随后,又采用单项高压大电流加热的办法,使电线的冰甲、冰溜子溶化。至26日上午9许,两条60KV线路先后送电成功。
  从上到下,一系列决策建立在调查研究之上,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突出了保护生产力这一重点,避免了一哄而上打乱仗,使整个抗灾复产始终处在高效率、高效益中。
  “铁人精神不能丢”
  11月25日夜晚。狂暴的风雪在欢喜岭、曙光一带的百里苇海中呜呜嚎叫着横冲直撞。此对此刻,谁能想到,无数个手电筒的光点在风雪中顽强地闪耀。水电厂的工人们在巡线、抢修;采油厂的姑娘、小伙在巡井、抢险……,为了光明、为了热能,一万多名职工在黑暗中艰难地跋踄,在冰雪中顽强地拼搏……
  欢采17队曹晓梁,今年18岁。风雪中关井记不得跌了多少跟头一瘸一拐回到计量站的铁皮房,跌坐在铁凳上。他觉得眼前如豆的烛光,如同太阳,在这漫漫的寒夜中集中了无限的热量。突然,额上发帘如同雨中房檐。原来在井上干活出了一头大汗,回来的路上冰成了冰“盔”。额前发上的冰被烛火溶成水珠,滴到桌上,又结成冰。
  第二天,这位“银盔”、小将又披挂上“银甲”。晚九点多钟,小曹和代理站长安汉民,用锅炉车蒸汽为计量间管线作业,加温。蒸汽、化成水,他俩全身上下湿个透,被寒风一吹,又结成了银光闪闪的冰盔、冰甲。凌晨 3点作业完。小曹又困又乏,披挂着冰盔冰甲睡着了。正在这蹲点的厂企管科的李志超见此情景,热泪情不自禁涌出来……
  25日下午4时,水电厂欢喜岭供电队的车成志接到厂长施毓芳“到96号电柱作业,确保尽快送电”的命令,同外线工王玉生、贾洪林立即扑入风雪中,在密密麻麻的苇子中磕磕绊绊,他干脆用身体把苇子压倒,艰难地往前爬,硬是用身体压出了一条“路”。前边横着一条结满薄冰的河汊,不顾年已四十,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肾炎的身子,自己率先踏进冰河。薄冰破裂了,冰水顺着鞋帮、裤角灌入,一般寒气直透骨髓。这位曾在大庆同王铁人并肩战斗过的汉子,硬是在没膝深的冰水中趟过200多米宽的河汊,胜利完成任务。
  输油管线是动脉,联合站是心脏,一旦冰堵,生产系统要瘫痪。 32731钻井队同志接到送发电机组的命令,心如火燎,装车时就发电启动,一路不熄火,连夜送到欢3联,卸车后立即接线发电。主线路通电后,抽油机还是启动不了。水电厂当即组织160名机关干部,同工人一起巡线万余里,查出故障近千处。同时把已改行的徐永和、王树新、等同志临时调回带电作业班。作业车不够,他们用肩扛起梯子代替;有的在高空顶风冒雪工作几个小时,双腿冻僵,下来时摔成骨折;有的掉进了冰窟窿里,爬出来继续干。他们连续工作三昼夜,带电作业252次,日工作量增加了十几倍,至28日8点19分,终于实现全部送电。
  停电减产的状况烧灼着每个人的心,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们都在冰天雪地里留下一行坚实的足迹。有的采油姑娘穿雨靴冻肿脚,5天5夜没吭声;一些钻工、采油工、电工的家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没有车,就顶风冒雪步行五六个小时上岗作业;好多青年工人为了给输油管线加温防冻堵,自己却侧卧在寒气刺骨的冰水中作业;在远离厂部的西八千,干部和工人一起,用冰块雪团代水、用一口一个白印的冻馒头充饥,就连弱不禁风的打字员也在暴风雪之夜和男子汉一起巡线。甚至曾有过劣迹的、好说怪话的、爱泡病号的,这次也都舍生忘死抢险夺油……
  没有命令,没有强迫,在危难关头,不同的人都不同地向着同一目标冲刺。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从何而来?采访中,我们同干部工人轻松对话,共同探讨。车成志说:“石油工人是在油味中熏出来的,闻不到油味象掉了魂。;曙采副厂长李明义、欢采副厂长傅丛飞等同志谈到:“广大工人在抗灾中连续奋战,顽强拼搏不是偶然的。这些年我们一直把“铁人”精神、艰苦创业作为传统教育抓。水电厂党委书记王勇英说:“十三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我们结合实标把这作为重点学习。正是这些日常教育的沉淀物,在关键时刻迸发了,起作用了。可见,改革开放的年代,铁人精神也不能丢! "
  “党员干部该这样;
  暴风雪中,哪里最艰苦、最危险,哪里就有干部在指挥,党员在陷阵。水电厂厂长施毓芳,顾不上护理住院手术的爱人,在欢喜岭指挥抢修电路3昼夜没下岗;采油处副处长郑良宏手术完尚未恢复,就投入冰雪中抗灾;欢喜岭采油厂副厂长王正江在采油区组织抢险,捆了在车上眯一会,饿了啃口凉馒头。5天5夜中,司机换了3班,他一直顶到最后……
  26日凌晨,欢喜岭油区与总部的无线电联络又中断了。深夜,刚刚抢险回家的通讯总站生产组长吕增瑞,又急赴百里之外的欢喜岭,处理微波塔天线故障。
  仰首望去,64米高的铁塔在风雪中摇颤。老吕搞无线电20年,啥塔没爬过?可眼前的铁塔,骨架、铁梯裹着冰甲、闪着寒光……稍一失手,便会粉身碎骨。“稳定、可靠、不间断;这一职业道德准则不容他犹豫。他甩掉大衣,一鼓作气爬到40米处的二层平台。暴风雪用无形的魔掌死命摇撼着铁塔,呜呜怪啸着撕扯着他。一种无名的恐惧猛地〓紧了他的心。塔底下同志担心地大声喊着:“老吕下来吧——?是啊,下去,是安全的陆地,可是别人怎么看我,这叫啥党员?!叫别人上,不也同样危险?吕增瑞心一横,直攀塔顶,爬上仅有一平方米的工作台,在大铁锅似的天线上一下一下敲掉极化分离器的冰层……
  曙光采油厂热注大队长兼教导员李奎良,在停电后首先想到的是9台进口锅炉,这要是冻成废铁,损失600多万元不说,每天影响原油产量180吨。他立即带人冲向现场。在1米多深的雪里抢拆融热管,放锅炉水。半宿的劳累使这位个大体壮的关东大汉也吃不住劲了,只好跪着扒雪,趴着操作。为保护仪表,需要炉子,他连夜找到4个。回来时,车在冰路上滑向沟里,司机急刹车,在苇塘里已摔得遍体鳞伤的老李,胳膊腿又被撞伤,立时疼昏……醒来后,拿着炉子奔向锅炉。他脸上和〓上是芦苇划的条条血道子,衣服扣摔掉,风雪顺着脖领灌,脸冻得青紫,腿一瘸一拐。看他这样,工人流泪了,老李却说:“这算啥,党员干部就该这样!”
  12月2日晚9点多钟,欢采4队指导员房德华推开了家门,妻子剜了他一眼:“你回来啦——;但转过身,又去厨房炒菜烫酒。两岁的女儿捧着他满是胡茬子的腮,亲了他一下:“爸爸、爸爸,你可回来了!”热泪顺曾视察过欢采4队,同己握手?同采油工交谈的大照片一直挂在队部里。领袖的关怀和期望,谁能忘得了哇。7天7夜中,工人干部抛家舍业玩命地干,图希啥,不就是为了油吗?但愿他们的亲属都能理解啊……
  曙采5号站23的采油工任元圃在日记上写道:“寒流冰雪中,我亲眼看到共产党员的英勇形象……把困难留给自己……我很受感动……我也要做一名党员……。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子文
相关人物
邓礼让
相关人物
张林生
相关人物
刘安
相关人物
施少荃
相关人物
崔仁义
相关人物
朱德义
相关人物
施毓芳
相关人物
曹晓梁
相关人物
车成志
相关人物
王玉生
相关人物
贾洪林
相关人物
徐永和
相关人物
王树新
相关人物
李明义
相关人物
傅丛飞
相关人物
王勇英
相关人物
郑良宏
相关人物
王正江
相关人物
吕增瑞
相关人物
李奎良
相关人物
房德华
相关人物
任元圃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辽宁日报
相关机构
辽河油田
相关机构
水电厂
相关机构
32731钻井队
相关机构
欢喜岭采油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辽河油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