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市劳动就业问题初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8504
颗粒名称: 解决我市劳动就业问题初探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锦建市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劳动就业工作。
关键词: 市委 重视 劳动就业

内容

盘锦建市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劳动就业工作。1985年召开的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到1990年力争实现无待业市的目标,并将此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各级劳动部门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了中央提出的“三结合”就业方针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统筹计划,条块结合,多方协作,共同负责”的安置办法,紧密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中心,逐步解决就业渠道、手段、方式和结构等方面的间题,三年来,全市共安置了1 .3万人就业,促进了盘锦经济事业的发展。
  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安置1 .3万多人就业,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的就业难点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截止今年3月末,全市仍有12228人(城镇7707人,农村非农户待业人员4521人)需要安置,其中待业二三年的就有3000多人。这些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去年社会治安“三战役”被拘捕的241名违法犯罪人员中,就有43人是待业青年,占被捕总人数的20%。一些同志曾认为,盘锦是新城市,新增加的项目多,就业不难解决。而实际上劳动就业问题愈来愈突出。一是“三结合”的就业方针贯彻得不力。特别是集体和个体就业这两扇门还没有完全打开。1986年招收集体职工1700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26%;个体自 谋职业800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12%。这两部分就业人员所占就业总人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省内就业先进市。二是就业安置没有很好地同企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一些企业暂时安排了一些人,可是一年内效几次长假,开不出工资,实际上是第二次待业。有的企业虽然形式上安置了一些待业人员,而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上岗。据了解,这些有籍无岗的“空中飞”,全市约有五六百人。三是待业青年的就业选择与生产需要的矛盾突出。一些人挑工种、挑岗位,宁肯待业几年也不愿去做自己不愿意的工作,致使象翻砂、环卫、装卸等苦、脏、累岗位招工很困难,而另一方面技术性较高、工作环境较好的工作供不应求,造成了结构性待业。四是“农转非”人口增加过快,其中大多数人需要安置就业,加重了全市就业工作的压力。五是企业整顿后富余人员增多,据统计,全市企业富余人员近万人,由于这些人不能得到妥善安置,使得就业工作难度日益增大。
  应该说,盘锦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的前景是可观的。辽河油田的开发利用,奠定了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基础。按照“油气头、化工身,轻纺尾”的经济模式,“七五”期间,盘锦13万吨乙烯化工厂,4000吨丙纶油丝厂,3万绽纺织厂和防水卷材厂将相继投产上马。此外,一大批化工配套项目,也将应运而生。一些老企业还要更新改造、扩大。据专家分析预测,到 2000年,我市工业产值将由现在的不足十亿元达到近百亿元,而且平均增长速度要超过11%以上。这个增长速度在全国各省市也是名列前茅的。从这一点看,盘锦市解决劳动就业的前景是令人鼓舞的。但是,这些新兴项目用人大多在“七五”末期,而眼下正处〓业的高峰期,每年还有新成长的劳动力约5000人,加上上年结转的1.5万多待业人员,“七五”期间后三年如果每年不安置6000人就业,那么,我市的侍业率就不可能稳定在2%。因此说,把解决我市劳动就业完全寄托在政府投资和新上的几个大企业上,是脱离客观实际的。况且,这些工业项目最多安置就业万余人。为了使劳动就业工作取得同我市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和长远规划。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劳动就业工作一定要适应改革的要求。去年10月国家关于改革劳动制度的四个规定颁布后,由于取消了内部招工和“子女顶替”,面向社会,公开招收,择优录用,实行劳动合同制,使劳动就业工作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但是,它还远远不适应改革的需要。许多配套工作还没有跟上去。“左”的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仍然束缚人们的手脚。一些待业人员至今还在“等”、“靠”。有的“铁饭碗”形式上打破了,而实际上“大锅饭”还在吃着。这个问题不解决,劳动就业工作就不能彻底打开局面。为了使劳动就业工作顺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前,我们应广泛宣传改革劳动就业制度的重大意义,使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进一步贯彻“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体一齐上的局面。同时,还要完善劳务市场,尽快发挥统筹指导和调节劳动就业的机制作用。此外,还要妥善安置好企业整顿后出现的大量富余人员。特别是对企业承包、租赁以后,劳动就业工作出现了新的难点,要及时研究,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
  (2)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充分就业。我市的第三产业目前还仅仅有个雏形,从业人员才几千人,占年就业总人数的10%左右,很不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许多缺门行业还没有兴起,在商品经济起重要作用的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和家用五金、电器修理、儿童用品、塑料制品、建材包装等行业只是刚刚起步。群众做衣、洗澡、入托等“几难”还远远没有解决好。因此调整好产业的内部结构不仅为解决劳动就业提供充分条件,而且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迫切要做的是拓宽流通渠道,鼓励和扶持发展集体经济,文持青年自谋职业;与此相关联,要为发展第三产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关部门在场所、贷款、税收以及供销渠道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
  (3)抓好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我市现有农业人口52万,其中劳动力14万多。据了解,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近三分之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城镇从事各种劳务活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如果对这种流动不加以引导和宏观上的控制,而使其脱离实际地盲目自流,那么,它不仅要冲击城镇劳动就业,而且,势必导致农业的萎缩。这个问题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从我们国情出发,解决农村剩余劳力的根本出路,应该是就地自我消化。这就是因地制宜地加以疏导,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商业。我市地理资源丰富,除了石油、天然气外,水稻、芦苇、滩涂和草原等得天独厚。这些都急待开发利用。所以,我们应尽快制定有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城市人才密集的单位选派人员到农村去实施“星火计划”,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
  (4)做好就业前培训,为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市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据了解,我市有相当数盘的待业人员的实际文化程度还达不到初中(特别是大龄青年)。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必然会给我市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留下“后遗症”。鉴于目前的国力状况,单靠技工、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是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需要的。就我市来看,建市三年来,全市技工学校毕业生6700人,与生产发展需要很不适应。因此,我们要走就业前培训的路子。一是进一步摸清全市劳动力资源状况,搞好人才需求的预测,制定规划。二是在培训质量上狠下功夫,要讲实效,不搞花架子。三是专业对口,定向培训,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发挥大、中型骨干企业在师资、资金、场所等方面的优势,鼓励企业办学或同企业联办,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前培训。
  (5)充分发挥劳动服务公司在就业工作中的统筹指导作用。建市以来,我市劳动服务公司发展迅速,截止今年八月末已发展到50个,兴办各类生产、服务厂点190个,安置就业5200人。我市劳动服务公司目前的数量还不多,潜力还很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条件的都应该尽快把劳动服务公司办起来,它不仅解决单位子女就业,发展集体经济,而且,对我市经济建设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盘山县古城子粮库兴办劳动服务公司四年来,不仅安置了本单位和乡里非农待业人员124人,而且创产值485万元,纯获利75万元。我市共有43个场乡(镇),如果都能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成立起劳动服务公司,组织青年,发展集体经济,那么,全市农村非农户待业人员就可以通过“离土不离乡”,得到妥善安置。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永志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盘锦市委
相关机构
盘锦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