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之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6993
颗粒名称: 盘锦之恋
并列题名: ——访省歌剧院编剧鲁东勇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5月14日盘锦报登载的关于辽宁省歌剧院编剧鲁东勇的采访文章。
关键词: 编剧 歌剧作品 创作工作

内容

本报记者 王春明
  前不久,鲁东勇来盘锦开会,记者在他下榻的招待所采访了他。
  他中等身材,方脸膛,是典型的东北男子汉形象。他的衣着言行都很随便,但在随便与朴素中,都流露出一种不俗的萧洒。正如他的歌剧《情人》(与人合作,获辽宁省人民政府奖),中篇小说《一滴泉》(与人合作,获江西省人民政府奖),以及他的广播剧《啊,这样的战士》,和他创作的一百多首歌曲,都是那样的自然、清新、朴朴实实,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当我问起这次来盘锦的感受,他非常爽快地告诉记者:“盘锦的变化太大了,真有一种日新月异的感觉。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虽然出生在沈阳,但却是盘锦这块神奇的土地哺育我长大成人的!”他说得很兴奋,眼睛有些潮湿。
  1970年的仲夏,他同许多同学一起,离开舒适的城市,下乡到盘锦新开农场。那是一种怎样的岁月呵。白天,在泥塘里滚打一天,累得连饭都不想吃。晚上,往炕上一躺就着。有时,连衣服都不愿脱。那一年,他才十七岁。
  他告诉记者,正是有了那样的经历,他对生活才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才对劳动人民的纯朴与善良有了更为〓切的体会。他十分感激地告诉我,那时,在盘山区文化局工作的阎墨林老师发现了他。阎老师便同其他同志一起,费了许多周折将他调到盘山区文化局工作。此后,他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1977年,他调到辽宁省歌剧院艺术室任专业编剧。由于他的努力和勤奋,创作上连获丰收。他先后被中国剧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吸收为会员,成为辽宁文坛上成就斐然的多面手。
  为了报效哺育他的人民,他曾几次来盘锦收集创作素材,并到昔日的青年点重游。谈到这里,他抑制不住自己的万千感慨,告诉记者说:“我最迷人的梦幻,是在这里丢失的;我最美丽的青春,是在这里度过的;我今天的事业,是在这里起步的。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啊!”他站起身,边说边向窗前走去。他向窗外瞧着,没有言语。我想,他的眼睛也一定很是潮湿的。
  当我们谈起今后的打算,他信心十足地告诉我:在我国,歌剧起步较晚,还很不完善,但我们并不悲观。我们一定会建立起自己完整的歌剧体系。
  在握别之际,他一再嘱咐我,要我代他转达他对盘锦父老乡亲的问候和致意。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鲁东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省歌剧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辽宁省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