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地名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6534
颗粒名称: 盘锦地名考
分类号: K293
摘要: 1987年3月28日盘锦报登载的关于盘锦地名的考证文章。
关键词: 盘锦市 地名 殖民色彩

内容

史的遗痕
  随着时代的演进,地名也不可避免地有所兴废和变化,有的则烙印着较明显的历史遗痕。
  明代除在下辽河地区建立一些军事城堡外,还曾修建一道边墙(大致与外辽河烽火合线同向),因墙而得名的有边北、边东二村。
  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清军突破西平堡辽河防线,经沙岭堡、镇武堡战役后,大败明军而得胜,便在高升西北立碑以炫耀战绩,后来此地称得胜碑,名沿至今(有传说是唐王征东得胜而立乃为误传)。
  由于宗教的盛行,明清时代域内庙宇很多,年代最久的当属崇兴寺(在今高家乡),按残碑记载,为明嘉靖中期所建,庙宇所在地则遗名为药王庙。以寺庙命名的还有驾掌寺、双庙子、石庙子、东药王庙、西药王庙、娘娘庙、霸王庙、三官庙等处。
  日伪时期(一九四〇年),日本推行大陆殖民政策,伪开拓总局在大洼一带强占民田曾划分地号,如五号、九号等,这类带浓厚殖民色彩的称谓早已废弃,但在老年人的谈吐中仍时有提及,起着教育后人勿忘国耻的作用。在旧社会反映农村贫困的屯名也不少,最典型的当数辽河边上的“一溜穷”(如今已更名为富家庄)。
  解放后,新地名也应运而生,如反映军民亲密关系的拥军屯、军属屯;为纪念革命烈士邓文奎、吕喜彬而命名的文奎村和喜彬村(今为喜彬乡)。从这两个地名上可深感当地人民对为解放自己而献身的英烈的崇敬之意。
  五八年到文革期间,由于当时强调“三面红旗”和“红海洋”,也随之出现一批色彩强烈的地名,如:红旗、跃进、东方红、太阳升、永红、育红、工农兵(现已恢复胡家镇原名)、五七等。此类地名一时争相运用,不可避免多有重复,仅“五七”一词本市域内就曾有五七村、五七镇(今已恢复田庄台镇原名)、五七车站等,足可作为文革年代的遗痕而留于世。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所建村落的名字则富有开拓时代的气息,甜水乡的朝鲜族新村——鲜丰、创业便是。(之五)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东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