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抢险的勇士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5832
颗粒名称: 冰河抢险的勇士们
并列题名: ——双24排36井井喷抢险记实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1月15日,盘锦日报登载了文章「冰河抢险的勇士们」,讲述了兴隆台采油厂的双24排36井井喷抢险记实。
关键词: 兴隆台采油厂 井喷 抢险

内容

王志明 何光
  在双台河入海口不远的地方,是一个“胳膊肘”型的弯曲河道,兴隆台采油厂的双24排36井就位于“胳膊肘”的东侧,双台河的主航道里。
  这口1982年投产,日产24.5吨轻质油、6万多方天然气的高压自喷井,因两年特大洪水,河岸不断塌陷,现在成了水中之井。
  两年特大洪峰,这口井经受住了考验。去年12月,难以抗拒的厄运又一次降临到它的头上,3日清晨,由于潮水顶托巨大冰排把井周围的护桩撞倒,采油树倾斜,出油管线断裂,100多个压力下的油气从断口处呼啸而出。
  八点三十分,由于油气流携带的沙砾冲撞到残存的两根护桩上溅出火星,呼的一声,呼啸的气浪变成了灼人的火龙。
  “组织抢险队伍,灭火抢关闸门!”抢险指挥小组立即发出了命令。
  为了制服井喷,兴隆合采油厂消防队、筑路、运输等抢险队来了。
  辽阳、沈阳、鞍山、锦州等六市的干粉消防车来了。
  解放军某部舟桥部队日夜兼程赶来了。
  但都无济于事。
  四天三夜过去了,在现代化的灭火工具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指挥小组又召开了紧急会议:看来别无选择,只有顶火抢关闸门!
  不长时间一支清一色由党员干部组成的抢险突击队组成了。他们是:兴隆台采油厂生产科科长张子文、采油二大队十五队队长鞠宝顺、九队队长赵刚、十六队队长王长奇、维修队队长张广复、筑路公司张敬合与张福生。
  终于,7日,最后与火龙、油龙拚搏的时机来到了。
  下午5时,落潮、南风,天赐良机,抢险指挥小组下发了顶火抢关闸门的命令。
  人们把目光都凝聚到七名抢险队员的身上。负责抢险指挥的王显聪、崔仁义副局长、李跃广厂长、张敬华副厂长亲自为队员们穿着潜水衣,戴好防火帽。李跃广厂长给每个队员敬了一支烟,点燃,鼓舞、担优,甚至生死离别的闪念……都凝结到这小小的烟卷上。
  七点三十分,生产科长张子文手握红绿旗带着队员跳上了救生艇驶向了火海。随着船的前进,人们简直都屏住了呼吸。
  船在离井约两米的地方定位了,第一个下水的鞠宝顺,他穿着救生衣,下到刺骨的冰水里,毫不犹豫地泅向了井口,人们悬挂的心又往上一提……
  一分钟、两分钟,他终于靠近了井口,用尽全身力气关闸门。可是,因浮力太大和油气、烈焰的熏烤,他只关了几圈就关不动了。没有成功,被救护到船上,片刻休整后,又第二次下水,可泅至井口时已经精疲力竭了,人们立即把他救护到岸上的救护车里。
  船第三次向火海冲去,赵刚下水了,他摸索到了闸门,拚命将闸门关了一圈,支持不住被迫退回,第三次抢关闸门又失败了。
  油气无情地喷射着、咆哮着、燃烧着、震耳欲聋地吼叫着、冰排无情地游动着。
  不能再拖延了。张子文向领导请战:“叫我再试一次吧!”望着他那刚毅果敢的脸,领导批准了。他把指挥旗交给了伙伴,船第四次向火海冲去”。
  为了不再影响视力,他撞掉了消防帽,连穿在身上的救生衣也脱去了。船又一次定位在火海旁。他扶着定位杆,滑下船去,纵身跃上了采油树,令人震惊地跨在了上边,旁边是燃烧的火龙,屁股下是凶猛的油龙,脚下是翻滚的冰河。他迅速地用管钳把闸门带动了一圈;随后把管钳一甩,弯腰双手操作闸门,一圈、二圈、三圈,疯狂咆哮的烈焰神奇般地哑了,缩成了一条小小跃动的火苗。刹时,他只感觉身下的采油树猛地一动,脑海中立即出现憋压、上天的情景。然而,他机敏地没有关死留下了一点余气……
  岸上的人们顿时沸腾了,人们激动地欢呼着,四天三夜的强烈井喷终于被勇士们制服了。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志明
责任者
何光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兴隆台采油厂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