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老坨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5009
颗粒名称: 神奇的老坨子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6年盘锦报登载文章讲述了老坨子“宝泉”的风彩。
关键词: 老坨子 宝泉 风彩

内容

碱土堙甘泉
  善睐明眸——老坨子上的甘泉
  邵秀荣 刘长青 摄
  老坨子之奇,莫过于那眼泉了。
  看过老榆树,便来一睹那“宝泉”的风彩。在浓郁葱茏的草木围裹遮掩下,她清虚明透,镶嵌在绿丛中,熠熠生光,青白分明,犹如善睐明眸,一半倒映着树枝草影,一半闪动着云光天色。静静的,宛若一位酣睡的少女做着一个幽深的梦,我们在泉边举步投足竟有些不忍,生怕扰乱了她的静谧。
  在阒然无声的泉边,我的思绪却翻腾不已。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都有清澈的泉水,令人赏心悦目。可是在海水浸渍的盐碱滩上,冒甜水的泉并不多见。在老坨子周围,你挖出的水里,能晒出大粒盐,可这坨子距离海滩也不过百米远,竟然奇迹般地有一口冒甜水的泉眼,实在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块神奇的土坨上,到处能拾到神奇的故事,无不显示着造化的鬼斧神工,泉的故事何止一个两个。据老人们讲,过去坨子上住着一户姓黄的老两口子,由于性喜孤独,不愿同别人合用一个泉,非要在院内挖泉独用,真可谓“房顶开门,灶坑打井”的慎独户了。若是去别处准会碰钉子。但在老坨子上可另当别论了。他们希望出现奇迹,果真地出现了奇迹,他真的挖出了个泉来。据说,在老坨子北面的接官厅,过去那里也有人烟,也有一眼泉。在这盐碱滩上,几处都能挖出甜水来,真够不可思议的了。
  我们见到的这眼泉是怎样形成的呢?一九八二年来坨子时,据王庭务老汉讲:这眼泉是人们请来了一位“风水先生”给看的风水,风水先生告诉人们那里可挖出井来。人们按风水先生说的挖了,结果就〓出了甜水。至于挖泉是什么年代的事,王老汉也说不清了。
  这是一桩悬案,留待明白人去清理吧。我们不妨可以傲这样设想,人在这三面环海,一面与大陆通联,远离人烟几十里的孤坨子上生活,是离不开淡水源的。据科学资料记载:人不吃饭可以维持五个星期,而不喝水连五天都活不过去。老坨子的先人们,肯定是在发现了这里的淡水后,才搬上这个坨子来的。那么说,这眼泉的寿命,该是与老坨子的开拓者“同寿而齐光”了。
  事实上,我们见到的这眼泉,也并不象王老汉所说的那样简单,“一锹”就挖出来的。在这眼泉的周围,有与泉池同样大小的坑数个,虽然风尘填埋,草枯蒙罩,已形迹模糊,但可断定是先于这冒甜水的泉坑之前的下锹处。由此可以看出,先人们为了找到泉水也曾遭受了曲折。但却没有象高考试卷那幅题为“此处无水”漫画的主人公,浅挖辄止,草率收兵。他们为了生存,不懈地挖了下去,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终于在无数次失败中找准了地下甜水位,开拓了这生命的源泉。这眼泉池的位置如果再往北偏一点,就会碰到一个咸水流子。几年前,二界沟在这里修土方工程,一下子来到坨子上百十号人,人们担心泉眼冒出来的水供不上这么多人食用,便把泉池向四周扩开了些。不料把那个咸水流子勾通了,渗进了咸水,水变得甜中微咸了,那翻白浆的泉池变成青绿潭了。后来,大批人撤走之后,看坨人便把咸水流子堵上了。
  老坨子的“宝泉”,是大自然的恩赐,经祖先精诚开拓的,这种天然的力量与人的力量协调塑造的野性之美,是纯洁之精灵。愿你清虚宁静,源远流长。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青
责任者